[发明专利]一种气助力离合操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2950.2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迎红;陈亮;许振好;刘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F16D4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王志刚;赵德兰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离合 操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离合器压盘分离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助力离合操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离合操纵装置具有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人体承受的载荷大,使用寿命短,分离不彻底,排放液压中空气难等缺点。随着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技术的应用,一种新型的电子气助力离合操纵系统能够帮助驾驶员减少劳动强度,替代了传统的液压离合操纵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环保等特点。
申请号为200910134476.3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一种离合器操纵系统,包括离合器踏板、控制单元、工作气缸、储气筒、开关阀和调压阀。储气筒作为整个系统的气体源;离合器踏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工作气缸与开关阀、调压阀连接;所述开关阀与调压阀并联,所述并联气路的两端分别与储气筒和工作气缸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离合器踏板的行程,并且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气缸行程或压力,向开关阀和调压阀发出控制信号,调节工作气缸行程,使得离合器随离合器踏板的动作而离合或接合。本发明采取纯气动技术,完全摒弃油路,可靠性高、无污染。开关阀与调压阀的并联使用既通过开关阀保证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又通过调压阀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其缺陷在于没有自学习和报警闪码功能,从而不能识别单独的部件故障,另外,没有提出各个部件的具体实现结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助力离合操纵系统,其电磁阀装置由一组大流量进排气电磁阀组件和一组小流量进排气电磁阀组件组成,电控气助力泵单元工作行程反馈采用无磨损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加齿轮齿条的组合设计,提高了使用寿命和角度信号转直线运动的实时性,另外,具有自学习以及报警闪码功能,便于识别单独的部件故障。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气助力离合操纵系统,包括:电子踏板单元;电控气助力泵单元,所述电控气助力泵单元设有电磁阀装置;与所述电子踏板单元和电控气助力泵单元电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电控气助力泵单元相连的带有离合器的变速箱,
电子踏板单元用于将踩踏的机械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子踏板单元的踩踏信号和所述电控气助力泵单元的行程信号计算出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电磁阀装置;
在所述电磁阀装置的作用下,电控气助力泵单元气动地操控所述离合器以实现其离合。
优选的是,所述电子踏板单元通过线束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电控气助力泵单元还包括气助力器组件、与气助力器组件相连的行程传感器组件、与行程传感器组件相连的行程传感器机构,所述行程传感器机构位于所述行程传感器组件的下方,所述气助力器组件位于所述行程传感器机构的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电控气助力泵单元的壳体采用冲压成型。
其中,所述行程传感器组件包括行程传感器磁钢、行程传感器霍尔芯片、行程传感器磁钢转轴座、传感器盖和传感器组件外壳,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安装在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转轴座上,所述行程传感器霍尔芯片和线路板一起固定在所述传感器组件外壳的内部并和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行程传感器霍尔芯片检测到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的磁场变化,经行程传感器组件内部电路转换成电子信号。
所述行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行程传感器组件的上端的行程传感器插头。
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盖通过密封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外壳粘合。
优选的是,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转轴座中心为一字型插孔,与所述行程传感器机构接。
所述行程传感器机构包括直齿条、直齿轮拉杆、以及扇形齿转轴,其中,所述直齿条与所述扇形齿转轴的轮齿部接合;所述直齿轮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直齿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助力器组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扇形齿转轴的轴中心下端设有一突台作为旋转定位,套在所述行程传感器机构壳体中心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扇形齿转轴的轴中心上端为一字型中心,套在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转轴座中心孔一字槽内,随着扇形齿的转动,带动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转轴座与所述行程传感器磁钢一起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直齿轮拉杆通过所述气助力器组件的地方设有密封圈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2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