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驱动式永磁隔离泵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1890.2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佟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良明同创水处理设备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F04D31/00 | 分类号: | F04D31/00;H02K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驱动 永磁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泵,尤其涉及一种永磁隔离泵装置。属于水泵风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磁力驱动的隔离泵的技术现状是:永磁隔离泵是属于泵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将永磁联轴器的工作原理应用于离心泵的产品。主要由泵、永磁传动装置、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关键部件永磁传动装置由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及不导磁的隔离套组成。当电动机带动驱动外磁体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隙和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叶轮相连的被动内磁体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将动密封转化为静止密封;由于泵轴、内磁转子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解决了泄漏问题,消除了炼油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通过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具有全密封,无泄漏,耐腐蚀等特点。
常见的永磁隔离泵,是利用磁场力来驱动的泵体,其结构为:由泵头、永磁传动装置和电机等其它零部件共三部分组成。其中泵头部分主要由叶轮、内磁转子、泵体、轴承、轴套、泵盖、泵轴等零件组成;磁力驱动装置部分主要由内磁转子、外磁转子、隔离套等部件组成;其它零部件主要包括托架、底座、电机、中间轴承体等。在电机轴上装有圆筒形的外磁转子,在其内侧圆柱面上均匀密排着N、S极相间排列的外磁钢(永磁体),在泵轴的一端也装有一个圆筒形的内磁转子,在其圆柱外表面上同样均匀密排着N、S极相间排列的内磁钢。在内、外转子之间设置有隔离套,隔离套紧紧固定在泵盖上,将被抽送的介质以静密封的形式密封在泵体内,故介质不会外泄。当电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由于永磁体的吸斥作用,带动内磁转子同步旋转,因为叶轮与内磁转子连成一体,从而使叶轮随内磁转子一起旋转,使介质得到输送。
现在磁力隔离泵的是由泵头、磁力驱动装置和电机等其它零部件共三部分组成。但由于需要永磁联轴器通过隔离套传动,传动距离远磁路长,传输介质压力大的隔离套更厚,磁路就更长了的原因,所以现有磁力传输效率只有50%左右,有着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体积大、重量大、用磁材料多、传输效率低的缺点和不足,而且电机大部分是鼠笼式电机驱动,效率低,起动电流大,对 电网造成冲击,降低电网功率因数。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接驱动式永磁隔离泵及直接驱动的结构,旨在提供一种不需要永磁传动装置的隔离泵,由定子线圈直接驱动永磁转子带动叶轮转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直接驱动式永磁隔离泵,主要包括:轴、叶轮、永磁转子、定子线圈、隔离罩、支架和叶轮壳;叶轮壳和隔离罩与支架固定连接;永磁转子、轴和叶轮固定连接,并置于由叶轮壳和隔离罩形成的泵腔内;在泵腔外隔离罩的另一侧,与永磁转子对应设置定子线圈,定子线圈和永磁转子耦合;轴、叶轮和永磁转子与定子线圈间由隔离罩隔离开。
永磁转子及定子线圈的对应设置可采用两种分布方式:
方式一:轴向式分布,即永磁转子的永磁体按轴的轴向绕轴分布排列,隔离罩呈凹陷式套筒状,与永磁转子对应的定子线圈也按轴的轴向绕轴分布排列。
方式二:径向式分布,即永磁转子的永磁体按轴的径向分布排列,隔离罩呈板状,与永磁转子对应的定子线圈也按轴的径向绕轴分布排列。
径向分布式结构优于轴向分布式结构,因为作用力面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上π,半径的增大等于增加力臂的长度,同样的消耗磁铁量输出扭矩增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定子线圈为无铁芯线圈;永磁转子的永磁体采用多级永磁体;
永磁转子的永磁体嵌于叶轮本体内并与其固定;
定子线圈可以与支架固定连接,或直接固定于隔离罩上;
直接驱动式永磁隔离泵,还包括一个外转子和风叶轮,外转子的磁体置于定子线圈的另一侧并与定子线圈耦合;风叶轮与外转子连接并随外转子转动。
定子线圈可以根据叶轮的功率大小配置。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驱动器给定子线圈通以电流,利用定子线圈形成的旋转磁场,进而直接驱动永磁转子带动轴和叶轮转动;由于隔离罩的作用,使永磁转子及叶轮与定子线圈相互隔离。与此同时,在定子线圈的另一侧,利用定子线圈外侧的磁场驱动外转子转动,实现了泵和风机的一体化联动,在小 型壁挂炉上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良明同创水处理设备开发中心,未经北京良明同创水处理设备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1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