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8441.2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1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娟;林亚男;沈祖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控制 信息 发送 方法 装置 以及 接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其中,该发送方法包括:在所述TDD载波上存在PUSCH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TDD载波上的一个PUSCH用于传输UCI;生成UCI,并通过确定的所述PUSCH传输所述UCI。本发明通过使用在TDD载波上传输的PUSCH来传输UCI,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TDD系统中用于调度PUSCH的PDCCH/EPDCCH中的DAI域指示信息,合理有效的控制FDD和/或TDD载波的UCI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避免UCI占用大量信令开销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1)双工方式
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下文简称为LTE-A)系统支持三种双工方式: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下文简称为FDD)、半频分双工(Half-duplex FDD,下文简称为H-FDD)以及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下文简称为TDD)。这三种双工方式的主要差别如图1所示。其中,FDD是指上行和下行传输在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和终端都允许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信号,因此,FDD设备需要两套收发信机以及双工滤波器。H-FDD与FDD的差别在于终端不允许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即H-FDD基站与FDD基站相同,但是H-FDD的终端相对FDD终端可以简化,只保留一套收发信机并节省双工器的成本。另外,TDD是指上行和下行传输在相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终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信道的发送/接收或者接收/发送。TDD的基站和终端都只有一套收发信机。
(2)现有系统中的肯定/否定应答(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下文简称为ACK/NACK)反馈方案如下:
在现有LTE-A系统中,用户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下文简称为UE)在一个子帧中仅可以使用一类载波(该载波为FDD载波或者TDD载波)进行数据传输。当UE同时工作在多个载波时,仅支持多个FDD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下文简称为CA),或者多个TDD载波聚合。因此ACK/NACK传输都是针对FDD系统或者TDD系统而定义的。
在LTE FDD系统中,UE在子帧n-4中接收下行数据,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该下行子帧上的数据是否需要重传的信令,即ACK/NACK。FDD载波聚合时,子帧n-4中多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信息将同时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当ACK/NACK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下文简称为PUSCH)上传输时,用于调度PUSCH传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文简称为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文简称为EPDCCH)中没有定义下行业务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下文简称为DAI)域,UE根据聚合载波数以及每个载波的传输模式确定在PUSCH上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在LTE TDD系统中,UE可能在同一个上行子帧反馈M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具体地,UE会将在下行子帧n-k中检测到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其中k∈K,M为表1集合K中的索引元素k的个数,不同TDD载波以及不同上行子帧的M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具体取决于不同TDD载波使用的TDD上-下行配置是否相同。
表1 TDD下行相关K值:K:{k0,k1,…k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8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