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爆破中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7600.7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兵;隗志远;徐华生;石华峰;余高飞;柯宇庆;陈文尹;李拥军;吴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55 | 分类号: | F42D1/055;F42D5/04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23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爆破 前导 洞逐孔 延时 起爆 网络 | ||
1.隧道爆破中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其特征是:
对于下穿古文保建筑物的暗挖地铁区间隧道,采用三台阶法钻爆开挖,沿隧道纵向开挖依次形成上台阶(11)、中台阶(12)和下台阶(13);对于上台阶区域的开挖是首先沿着上台阶(11)的开挖轮廓线(24)的上拱等间距预置各外廓临空孔(22);在所述上台阶区域的底部设置超前导洞(20),中心炮孔(31)位于所述超前导洞(20)的几何中心,预置的四个中心临空孔(30)分处在以所述中心炮孔(31)为中心的方形环的四个顶点位置处;所述超前导洞(20)与上台阶扩挖区(25)分两次爆破,并且超前导洞(20)超前于上台阶扩挖区掌子面(14)为1.0~2.0米,所述上台阶扩挖区掌子面(14)设置为反向5∶1的坡面;
设置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其是在所述中心炮孔(31)的外围、距离中心炮孔(31)由近而远间隔设置各层扩槽炮孔;第一层扩槽炮孔在中心炮孔(31)的外围呈十字分布,并与所述四个中心临空孔(30)共同形成方形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爆破中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其特征是:将所述超前导洞(20)中的中心炮孔及各层扩槽炮孔按区域划分为左侧区域(45)、右侧区域(46)和下部区域(44);并且第一层扩槽炮孔处在下部区域(44)中;在所述各区域中,同一区域的孔内雷管段别各不相同,以实现在同一区域内逐孔起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爆破中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其特征是:针对所述左侧区域(45)、右侧区域(46)和下部区域(44)分别设置左侧区域外联雷管(42)、右侧区域外联雷管(43)和下部区域外联雷管(41),所述左侧区域外联雷管(42)、右侧区域外联雷管(43)和下部区域外联雷管(41)并联设置并且与超前导洞引爆雷管(40)串联设置;所述左侧区域外联雷管(42)、右侧区域外联雷管(43)和下部区域外联雷管(41)段别各不相同,以实现超前导洞所有炮孔自中心炮孔起由内向外逐层逐孔起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爆破中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其特征是:所述外廓临空孔(22)的孔径为40~42毫米,环向间距为0.5米,纵向间距为5米;所述中心临空孔(30)的孔径为90~108毫米,纵向间距为10~1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爆破中超前导洞逐孔延时起爆网络,其特征是:所述超前导洞(20)偏离隧道结构中心线(23)位置0.5米,并处在远离被保护建筑物(21)的一侧的开挖断面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76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