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并联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6405.2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1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斌;苏宗涛;刘志坚;张庆伟;刘远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电池 | ||
1.一种可并联的电池,包括电池芯体(1)及容纳电池芯体(1)的电池壳体(2),所述电池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充放电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扩充端(4),
所述充放电端(3)包括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充放电正极端子(b)和充放电负极端子(c),
所述扩充端(4)包括与第一电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并联正极端(e)和并联负极端(f),
所述芯体的正极引出两个接线端,一个与充放电正极端子(b)连接,另一个与并联正极端子(e)连接;所述芯体的负极引出两个接线端,一个与充放电负极端子(c)连接,另一个与并联负极端(f)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接插头(31),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接插座(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上还设置有防差错组件,所述防差错组件包括设置在充放电端(3)的防差错凸块组、设置在扩充端(4)且与防差错凸块组外形相匹配的防差错凹坑(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差错凸块组包括两个条形凸块(5),所述两个条形凸块(5)与接插头(31)三者之间平行设置,且三者组合的外轮廓为梯形,接插头(31)处于上底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扩充端(4)的拔出装置,所述拔出装置包括拉环(7)及拉环槽(8),所述拉环(7)包括位于拉环(7)端部的两个自由端及位于两个自由端之间的弯曲部,所述自由端插入扩充端(4)两侧的孔内,可绕孔转动,所述弯曲部可放置于拉环槽(8)内;充放电端(3)与扩充端(4)连接时,拉环(7)位于两个防差错凸块(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连接件内的测试正端(a)和测试负端(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合在充放电端(3)的第一电池盖(9)和扣合在扩充端(4)的第二电池盖(10);
所述第一电池盖(9)包括盖体及挖在盖体上的三个凹坑(92),所述三个凹坑(92)的外形及位置分别与充放电端(3)的凸块(5)及接插头(31)相对应;
所述第二电池盖(10)包括盖体及并行设置在盖体上(3)排外凸孔(102),第一排外凸孔(102)为两个圆柱孔,第二排外凸孔(102)为一个条形孔,条形孔的两端为半圆形,当第二电池盖(10)与扩充段扣合时,两排孔分别位于拉环(7)的两侧且与凹坑(92)的四角相吻合,第三排外凸孔(102)的外形与接插座(41)的内轮廓相匹配,当第二电池盖(10)与扩充段扣合时,第三排孔与接插座(41)相吻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并联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合在充放电端(3)的第一电池盖(9)和扣合在扩充端(4)的第二电池盖(10);
所述第一电池盖(9)包括盖体及挖在盖体上的三个凹坑(92),所述三个凹坑(92)的外形及位置分别与充放电端(3)的凸块(5)及接插头(31)相对应;
所述第二电池盖(10)包括盖体及并行设置在盖体上(3)排外凸孔(102),第一排外凸孔(102)为两个圆柱孔,第二排外凸孔(102)为一个条形孔,条形孔的两端为半圆形,当第二电池盖(10)与扩充段扣合时,两排孔分别位于拉环(7)的两侧且与凹坑(92)的四角相吻合,第三排外凸孔(102)的外形与接插座(41)的内轮廓相匹配,当第二电池盖(10)与扩充段扣合时,第三排孔与接插座(41)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64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