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4784.1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聂百胜;祥春;孟筠青;申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材料 矿井 降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温服,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很多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高温热害矿井也越来越多。高温矿井的温度能达到40度以上,而且湿度也很大。煤矿工人在高温矿井内作业,由于工作紧张、强度大,环境恶劣,导致其人体基础代谢量增大,而在高温高湿度矿井内,人体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热量、散热速率、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在单位时间内带走的热量都比较小,这样人体产生的热量积聚在人体内部,引起体温上升导致中暑。目前矿井降温主要采用制冷机组或空调系统来实现,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的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包括外层、中间层、里层,所述外层采用隔热材料,所述中间层采用高分子蓄冷材料,所述里层为气体层。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由于包括外层、中间层、里层,外层采用隔热材料,中间层采用高分子蓄冷材料,里层为气体层,井下作业的矿工穿在身上,不仅可以释放冷量降低人体温度,同时又阻止了高温环境向人体传热,有效地解决了高温矿井的降温问题,保护了矿工的健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矿工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安全隐患。携带方便耗资低,能够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降温马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降温短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降温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的厚度方向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冷材料放置袋,2、外层,3、中间层,4、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外层、中间层、里层,所述外层采用隔热材料,所述中间层采用高分子蓄冷材料,所述里层为气体层。
所述中间层包括蓄冷材料放置袋,相邻的蓄冷材料放置袋之间柔性连接,所述高分子蓄冷材料放在所述蓄冷材料放置袋内。
所述蓄冷材料放置袋缝制在人体最易受热的部位,包括前额部位、胸口部位、后背部位及大腿部位。
所述高分子蓄冷材料为高分子吸水树脂。
所述隔热材料采用无色无味、能阻燃、抗静电的材料。
所述气体层设有进气阀、放气阀于,所述气体层的内部充有压缩的氮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
包括降温帽、降温马甲及降温短裤。
由于矿井开采深度很大而且作业位置经常变换,采用常规方案耗资巨大。本发明的高分子蓄冷材料矿井降温服,井下作业的矿工穿在身上,不仅可以释放冷量降低人体温度,同时又阻止了高温环境向人体传热,有效地解决了高温矿井的降温问题,保护了矿工的健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矿工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专利的优点在于,它携带方便耗资低,能够循环利用。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该降温服分为降温马甲、降温短裤和降温帽。降温帽可以采用普通矿工帽,再在内测粘贴上附有降温材料的特制布,达到降温解暑的功能。降温马甲和短裤则分为三层,中间层装有高分子蓄冷材料作为降温剂,它的温度低于人体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它会分解并产生大量冷量,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并在长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人体就会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高分子蓄冷材料在使用前需让其吸收冷量并储存起来,在使用降温服时高分子蓄冷材料慢慢相变分解放出冷量,并在很长时间内维持温度不变,可以持续矿工在井下作业一个班的时间,而且高分子蓄冷材料密度小,在降温服内采用分开放置的方法,重点放置在人体最易产热的部位,减轻了降温服的质量,便于矿工穿戴。降温服的里层、外层都采用无毒无味的阻燃抗静电材料。里层是气体压缩内层,它可以在人体和蓄冷材料之间起到一个缓冲作用,控制冷量传播的速度,防止冷量传递过快而感到寒冷。外层是隔热层,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传递给人体的热量。由于矿井内有的地方温度甚至比人体还要高,如果没有隔热层,中间层的蓄冷材料分解的速度太快,从而导致放冷速率过快,降温时间变短,人体也会感觉寒冷不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4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饱和树脂纽扣的抛光工艺
- 下一篇:一种含有负氧离子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