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剖用开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4498.5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2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韦登明;韦赟博;汪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6/00 | 分类号: | A61B1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剖 开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解剖的开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解剖时的开颅大多是用一些简单的手动或电动工具完成的,例如电动的开颅钻、开颅铣以及手动的咬骨钳、手术锤等,这些工具使用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钻铣的深度难以控制,对解剖人员的技术和经验的要求高。现在有一种电动开颅锯,其具有一个可手握的壳体,壳体的前端具有一根可手握的轴套,轴套内设有可转动的刀杆,刀杆外露于轴套的端部设有锯片,在开颅锯切时,当颅骨被锯片切断时,锯片会自动停止切割,从而可避免颅骨内的脑膜组织受到损坏。但是此类电动开颅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开颅使需要切割头顶部大致呈椭圆形的颅骨,因此需要现在头颅上画出锯切轨迹线,然后由一人扶住头颅,另一人开始锯切,当电动开颅锯切出一个锯缝后,需要沿着锯切轨迹线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然后再次锯切,如此重复多次直至将锯切轨迹线全部切断。因此其仍然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此外,在颅骨被锯片切断的瞬间,锯切的阻力突然消失,此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电动开颅锯的锯片极易形成突然向下的动作,尽管锯片已停止转动,但是仍然容易对颅骨内的脑膜组织产生破坏。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可调式手动开颅环锯”,公告号为CN2676840Y,它有转体、环锯,转体的上端设有转头凸台,在转体下端一侧开有滑槽,滑糟的一侧设有刻度,滑板通过滑槽底端插入滑槽内后再插入环锯的矩形滑板孔内。在开颅前先通过CT测出颅骨的厚度从而得到开颅的深度,然后根据滑板在滑槽内移动时对应的刻度即可知道实际的锯切深度,以免出现锯切过度的情况。但是该开颅环踞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其只能锯切圆形的切缝,因此比较适合一般的开颅手术,而对于需要锯切较大面积且呈椭圆形的解剖用开颅则不适合,特别是,颅骨的表面形状是不规则的,会有少量的起伏波动,而环踞无法适应颅骨表面的起伏波动,因此,其实际的锯切深度在锯切轨迹的各处是不同的,从而容易出现无法将整个锯切轨迹完全切断或者局部区域锯切过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开颅工具所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且便于操作的解剖用开颅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开颅工具所存在的容易损伤颅骨内的脑膜组织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剖用开颅装置,其可有效地避免对颅骨内的脑膜组织产生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解剖用开颅装置,包括一个直立的可伸缩支架,可伸缩支架上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可调式头颅固定装置,可伸缩支架上部的边缘处设有若干横向布置的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两端均伸出缸体外,活塞杆的一端固接在可伸缩支架上,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支架固连成一体,在各油缸之间竖直地设有与油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的轨道板,轨道板上同心地设有至少二圈切割轨道环槽,切割轨道环槽内设有若干与轨道板一体的隔断块,从而将切割轨道环槽分割成若干锯片引导槽,锯片引导槽内横向地设有可移动的锯片固定杆,锯片固定杆靠近可伸缩支架的一端设有锯片轴,锯片轴一端固接有锯片,锯片轴另一端通过传动软轴与动力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44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