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伪随机扰码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9207.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曼;虞红芳;刘曼;杜宇峰;张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扰码识别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伪随机扰码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实际数字通信系统为了提高性能,信号在传输前往往采用扰乱编码技术,如何快速正确地识别出对方采用的扰码,是通信侦察系统实现信息截获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存在的扰码识别方法主要有Walsh-Hadamard法、特殊情况识别法、比特相关检测法、差分攻击法、采样攻击法、组合枚举求优势值法、基于m序列统计特性法、卷积相关攻击法等。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m序列统计特性的扰码识别方法充分利用m序列良好的伪随机性进行游程特性的统计以及序列本身的递推关系,还原产生m序列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这种方法适用于自同步扰码和伪随机扰码中生成多项式的识别分析,但并不适用于对伪随机扰码进行初态分析,这种方法更适用于抽头数较少的扰码器结构识别。卷积相关攻击法主要分为预估计模块、编解码模块。其中,预估计模块利用扰码器输出序列的自相关性求出扰码周期,并基于BM算法预估计扰码器的生成多项式;编解码模块利用预估计生成多项式构造分组码生成矩阵及卷积码编码矩阵,最后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扰码器初态。此方法可以对级数较低的伪随机扰码器进行快速准确识别,但当级数较大时,随着预估计生成多项式急剧增多,识别初态的时间也急剧增加,识别准确率明显下降。总之,现有方法对扰码器输入信息序列1、0比例有严格的限制,或只能识别扰码器多项式而不能识别其初态,或当扰码器级数较高时识别时间太长,并且这些方法都需要提前知道扰码器输入信息序列1、0比例的大概值,在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上都存在一些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伪随机扰码的识别方法,先利用m序列统计特性快速识别出扰码器生成多项式,然后利用卷积相关攻击准确识别出扰码器初态,这样提高了识别的时间效率和准确率,也增大了识别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伪随机扰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扰码器加扰后的信道序列进行游程统计,并进行扰码器级数的初识别:
经扰码器加扰后的信道序列具有与组成该扰码器的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的相近特性,游程个数按1/2规律递减,且递减规律在长度为(n-1)的0游程和长度为n的1游程处发生变化,将扰码器的级数l确定在l0<l<l1的范围内,其中l0为按1/2规律递减明显的最后游程长度;l1为0、1游程全变为0的游程长度;
(2)、确定级数l的取值及其扰码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的饮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用零消耗制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