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竹炭纤维生产的竹炭浆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27839.6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邓传东;李蓉玲;陈明付;毛远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2/08 | 分类号: | D01F2/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 地址: | 6440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纤维 生产 竹炭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竹炭纤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竹炭纤维生产的竹炭浆。
背景技术
竹炭是以毛竹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它最大特征是分子结构呈六角形,质地坚硬,细密多孔,竹炭内无数的孔内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同时竹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产生负离子,释放远红外线,还有导电和阻隔电磁波辐射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竹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制作纤维和衣料等方面。因此,开发竹炭纤维素纤维具有现实意义。
如CN200610037895.1,名称为“竹炭粘胶纤维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竹炭粘胶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竹炭粘胶纤维,含有竹炭微粉及竹醋液。该竹炭粘胶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制胶工序和纺丝工序,其制胶工序中,要进行粘胶溶液的制备及进行竹炭微粉乳液的制备。竹炭微粉乳液的制备是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分散剂及竹炭微粉后,搅拌直至得到分散均匀的竹炭微粉乳液。该专利的缺点在于:竹炭粉不溶于水,仅加入分散剂,竹炭粉无法均匀分散在水中,且竹炭易沉降。从而,极大地影响纤维的可纺性,且生产的成品上竹炭分布不均匀。
CN200710015036.7,名称为“竹炭纤维素纤维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竹炭纤维素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为将纤维素通过离子液体溶解制成纺丝原液,再添加纳米竹炭后制成的变性纺丝原液,然后经离子液体水溶液制成的凝固浴纺丝而成,并且纳米竹炭的含量为成品纤维重量的4%~30%。该专利的缺点在于:对纳米竹炭溶液的配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忽略了纤维的可纺性问题和竹炭的分布不匀问题。
CN201210499127.3,名称为“一种竹炭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竹炭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为:将竹炭微粉和卟吩钴微粒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并搅拌,得到混合乳浆,将浆粕进行浸渍、压榨和老成得到来源于天然植物的纤维素;将所述纤维素加入到所述混合乳浆中溶解并脱泡得到纺丝溶液,纺丝溶液由纺丝泵挤出,在凝固液中固化得到竹炭粘胶纤维。该专利为溶剂法纺丝,目前国内粘胶纤维生产都均采用该方法,竹炭粉和卟吩钴微粒都是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的,导致竹炭粉的分散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竹炭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竹炭纤维生产的竹炭浆。本发明制得的竹炭浆用于竹炭纤维生产得到的竹炭纤维可纺性好,竹炭在纤维中的分散性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竹炭纤维生产的竹炭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
竹炭粉 10~50%
无泡分散剂 1~2%
增稠剂 1~5%
碱 4~6%
余量为水。
所述的无泡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盐,有助于竹炭粉在水中分散均匀、不易沉降,且浆液无气泡,不影响可纺性。
所述的增稠剂为纤维素类增稠剂,优点是低毒、环保。
所述的竹炭浆的粘度为30~70s(落球粘度法),含碱量为4~6%,与粘胶的粘度与含碱量一致,使之与粘胶具有相容性,不破坏、影响粘胶的稳定性。
所述的竹炭浆中竹炭的粒径≦0.8μm,竹炭的吸附功能明显增强,同时保证纺丝可纺性良好。
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
所述竹炭浆的制备工艺: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无泡分散剂、竹炭粉、增稠剂、碱后,经搅拌、研磨均匀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竹炭浆的配制原料中增加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的增稠剂与碱,并将增稠剂的量控制在1~5%,碱的量控制在4~6%,目的是增加竹炭浆的粘度和含碱量,与粘胶的粘度与含碱量相一致,使之与粘胶具有相容性,不破坏、影响粘胶的稳定性,保证了竹炭纤维的可纺性。
2、本发明竹炭浆的配制原料选用无泡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盐,有助于竹炭粉在水中分散均匀,且不易沉降;同时,浆液无气泡,不影响纤维的可纺性,是竹炭纤维可纺性的进一步保障。
3、本发明竹炭浆的配制原料碱选用氢氧化钠,是由于粘胶纤维生产的碱多使用氢氧化钠,为了与粘胶纤维生产相匹配,增加相容性,可保证粘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7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杆操纵阀的溢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护等级达到IP66的直流电动加油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