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及其口服液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6196.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7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邓生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生福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P31/04;A61P1/12;A61K3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李想 |
地址: | 45658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细菌性 痢疾 药物 及其 口服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及其口服液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主要起因:湿热疫毒侵及肠道而成本病。夏秋季节,暑湿过盛,脾胃虚弱,如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品,或过食生冷,或过食肥甘厚味等损伤脾胃,人体抵抗力降低,湿热疫毒乘机侵入胃肠,使湿热内蕴或寒湿滞留,而致本病。
目前,西医治疗方法采用西药,西药成分单一的化学药品、提纯品或抗生素,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危害较大。中西联合治疗也是患者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中西药联用发生的反应包括pH值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反应等,一般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影响药物吸收,如含有钙、镁、铝、铁较多的中药,如生石膏、寒水石、龙骨、牡蛎、磁石、瓦楞子等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配伍应用,同用以后易形成难以吸收的金属络合物,降低药物疗效;改变药物的作用;或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当患者使用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中药治疗方面由于用药不全面,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中西药联合治疗隐患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及其口服液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当归10-60份,白芍10-100份,槟榔10-60份,枳壳2-20份,滑石5-50份,木香1-60份,萝卜籽1-20份,甘草1-20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当归30份,白芍30份,槟榔15份,枳壳10份,滑石10份,木香10份,萝卜籽3份,甘草3份。
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的口服液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原料药处理,将当归,白芍,槟榔,枳壳,木香,甘草洗净、烘干,再加工成片或段,将萝卜籽碾磨成粗粉;
b、浸提,将步骤 a处理过的原料药和滑石加入煎煮锅进行浸提,得到药物原液;
c、净化,将步骤 b药物原液经过微孔过滤器进行净化处理;
d、浓缩,将步骤 c净化后的药液经过回流浓缩成浓缩药液,浓缩程度至每日服用量30-60ml;
e、分装灭菌,将步骤 d的浓缩药液加热防腐剂后装入无菌容器中密封后,采用流通蒸汽法进行灭菌处理。
所述的步骤b的浸提,将原料药和滑石加入煎煮锅的浸提时间为1-2小时,煎煮2-3次后过滤合并的药物原液。
本发明中各原料的药理药性如下: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增强免疫、抗炎、保肝、抗辐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功效: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槟榔:味苦、辛,性温 。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下气,行水。主治虫积,如蛔虫、绦虫、蛲虫、姜片虫等,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疟疾等病证。
枳壳:味苦辛,性凉。入肺、脾、胃、大肠四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枳壳利肠胃,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效: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理气疏肝,用于肝胆气滞引起的胁痛;健脾消滞,可调胃肠滞气。治疗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萝卜籽:味甘、辛,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生福;,未经邓生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6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用于手术切口的局部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