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6005.3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1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书郁;窦铁勇;陶永;常新;戴增亮;李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整形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工艺主要包括冲裁、弯曲、剪切、拉深、胀形、旋压、整形等工艺,其中整形工艺是利用既定的整形模具对产品的外形进行二次修整。例如在汽车冲压生产中,汽车的外覆盖件结构较为复杂,通常要进行整形工艺,以使外覆盖件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一些汽车具有复杂型面的外覆盖件,例如侧板、翼子板、车顶、车尾行李箱盖、门板等,一般都具有负角的部分,在对这些外覆盖件进行整形时,需要通过设置在整形模具内的斜楔机构来实现对负角部分的向上整形。斜楔机构包括斜楔块和滑块,滑块具有与斜楔块的施力斜面相接触的受力斜面,以及具有与冲压件的整形部整形后的表面相同的调整面,在整形模具合模时,斜楔块的运动驱动滑块运动,滑块在运动时逐渐接触冲压件的整形部,完全合模时,通过滑动实现对冲压件整形部的角度调节。但是当负角的角度为15°时,由于滑块是由斜楔块驱动的,滑块与斜楔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出现卡滞、顿挫的现象,因此使得滑块难以实现对冲压件的向上大角度(负角大于15°)调整。为了实现向上大角度调整,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机构旋转冲压件的冲压角度进行旋转,当满足斜楔冲压角时便可实现向上大角度调整,但是这样无疑是增加了工序步骤,使得冲压件的制作时间增长,进而增加了冲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不但可以实现对冲压件的向上大角度调整,而且还可以降低冲压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设有上模冲头,所述上模冲头设有与冲压件中整形部整形后的上表面相同的上调整面,所述下模座滑动设有下模冲头,所述下模冲头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氮气弹簧,所述下模冲头设有与所述冲压件中整形部整形后的下表面相同的下调整面;所述第一氮气弹簧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冲头滑动并向所述上模冲头靠拢,并在合模时使所述下调整面和所述上调整面相互配合贴紧所述冲压件的整形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氮气弹簧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下模冲头,且所述第一氮气弹簧固定在所述下模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氮气弹簧通过液压管连接有第二氮气弹簧,所述第二氮气弹簧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在合模时,所述第二氮气弹簧的活塞杆被压缩。
可选地,所述第二氮气弹簧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在合模时,所述上模座压缩所述第二氮气弹簧的活塞杆。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中沿倾斜方向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下模冲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氮气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冲头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镶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滑块靠近冲压件的部固定所述第一镶块,所述第一镶块设有所述下调整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中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二滑槽,所述上模冲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上模冲头连接有驱动部,在合模时,所述上模冲头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上模座水平移动,并逐渐与所述下模冲头靠拢。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冲头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镶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中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部位固定所述第二镶块,所述第二镶块上设有所述上调整面,所述第二滑块中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设置所述驱动部。
具体地,所述驱动部包括:
施力部,所述施力部由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侧面形成;
受力部,所述受力部由所述第二滑块的工作斜面形成,具体地,所述第二滑块为斜楔块,所述斜楔块中设有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的工作斜面,所述工作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方向相同;
在所述上模座向下运动时,所述斜楔块的工作斜面抵靠所述第二侧面,并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上模座水平移动。
此外,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块运动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滑块运动的第二限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6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