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自洁碳纤维复合板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5707.X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6 | 分类号: | B32B1/06;B32B15/02;B32B27/04;B32B9/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碳纤维 复合 板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材,特别涉及一种隔热自洁纤维复合板材,其属于室内装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室内装修及家具等的牢固性和耐用性,而室内装修及家具等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其采用的加工板材的状况及其质量。
目前,市场上的板材种类繁多,规格和档次也各不相同,主要的板材种类有实木板、密度板、刨花板、钢板等。
其中,实木板采用原木经切割而成,质地坚韧,属于较为高级的板材,但其容易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开裂、变形等的问题,而且实木板在使用时需要在其表面喷涂液体漆,而液体漆的气味较大。完全挥发需要很长时间。
密度板和刨花板,采用竹/木的碎屑混入胶黏剂后挤压成型,属于中低档的板材。由于胶黏剂中还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因此对人健康造成伤害;而且,其同样存在与实木板类似的容易开裂、变形等缺点。
综上所述,市场上现有的各种板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点,因此,提供一种即便于组装、结实平整,又环保无污染的板材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认为待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隔热碳纤维复合板材,已达到牢固、环保并便于安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隔热自洁碳纤维复合板材,其包括:碳纤维板材本体、防水层和保护膜;碳纤维板材本体两侧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两侧设有保护膜,碳纤维板材本体包括碳纤维材料和轴向填充在碳纤维材料中间的细钢丝构成,所述碳纤维材料由碳纤维纺布及基体树脂组成,所述填充在碳纤维板材基体内部的细钢丝采用高强度钢丝,其拉伸强度不小于1500Mpa,根数为[a/b+c/d]-2,其中a表示碳纤维板材基体的横向长度,c表示碳纤维板材基体的纵向长度,b表示两跟横向细钢丝之间的间距,d表示两根纵向细钢丝之间的间距,[a/b+c/d]表示取a/b+c/d的整数,细钢丝采用十字交叉的网状设计,其与板材两边缘的距离相同,防水层上与碳纤维板材本体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珍珠岩、粉煤灰空心颗粒、水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线;其特征在于:保护膜外设有自洁层,所述自洁层有光催化剂层和石蜡层构成,石蜡层与保护膜层相接触,光催化剂层位于石蜡层上。
所述光催化剂层为纳米级二氧化钛和纳米级二氧化硅混合液构成的。
所述各个物质的重量粉碎为:二氧化硅1~3、二氧化锆1~3、珍珠岩10~30、粉煤灰空心颗粒15~35、水泥20~40、玻璃纤维5~15和碳纤维线2~6。
所述保护膜采用分离型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在碳纤维板材基体内部设有细钢丝,细钢丝的数目可以根据使用地方和使用强度的不同,可以内置不同数目的细钢丝,提高板材的坚固性;
2、本发明在碳纤维板材基体的表面设有防水层,可以避免板材直直接与水相接触,增长其使用寿命;
3、本发明碳纤维本体与防水层之间增设隔热层,其具有隔热防火的作用。
4、保护膜外侧设有自洁层,光催化剂层具有很高的亲水性,分解板材上的细菌,同时光催化剂层下设有石蜡层,进一步放在细菌附着在板材上,起到自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隔热自洁碳纤维复合板材,其包括:碳纤维板材本体、防水层和保护膜;碳纤维板材本体两侧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两侧设有保护膜,碳纤维板材本体包括碳纤维材料和轴向填充在碳纤维材料中间的细钢丝构成,所述碳纤维材料由碳纤维纺布及基体树脂组成,所述填充在碳纤维板材基体内部的细钢丝采用高强度钢丝,其拉伸强度不小于1500Mpa,根数为[a/b+c/d]-2,其中a表示碳纤维板材基体的横向长度,c表示碳纤维板材基体的纵向长度,b表示两跟横向细钢丝之间的间距,d表示两根纵向细钢丝之间的间距,[a/b+c/d]表示取a/b+c/d的整数,细钢丝采用十字交叉的网状设计,其与板材两边缘的距离相同,防水层上与碳纤维板材本体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珍珠岩、粉煤灰空心颗粒、水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线;其特征在于:保护膜外设有自洁层,所述自洁层有光催化剂层和石蜡层构成,石蜡层与保护膜层相接触,光催化剂层位于石蜡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5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行波管用高气密性镍铜合金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氰镀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