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合闸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5352.4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0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邹信用;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开关(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26 | 分类号: | H01H3/26;H01H3/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闸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分合闸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开关柜中分合闸传动机构,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和连杆机构实现分合,所用电机IP等级差,在湿热环境下故障率高;且在发生故障情形下,需要拆掉整个机构才能更换;除此之外,在特定场合,如果需要将手动机构换位电动机构,需要更换整个机构,工作量大、成本高;另外,由于已有的电动操作机构结构特点,电机只能单方向转动,因此转轴的操作轴需要被堵住,要想实现手动分合闸,需要额外的手柄来操作,并需要额外的连锁结构来堵住该操作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便于拆卸的开关柜分合闸的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合闸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传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的分合闸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轮连接在电机传动轴上,从动轮与控制负荷开关的分合闸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为链轮,传动带为链条,链条与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为V带轮,传动带为V带,V带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
进一步的,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撑板的一侧,电机传动轴穿过电机支撑板,主动轮设置在电机支撑板的另一侧。
优选的,电机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传动机构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上设置有操作轴。
本发明中的电机采用能正反转的直流永磁电机,IP等级高,能够在湿热的环境下使用,故障率低。当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轮的转动,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也随之转动,从动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轮的直径,这样起到减速的作用;与从动轮连接的分合闸机构操作负荷开关进行分合闸。
本发明的优点是:
1.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齿轮传动变为链条传动或者带传动,传动机构结构更加简单。2.在更换电机时,不需要拆卸整个机构,只需拆卸电机支撑板,拆卸方便,维修使用起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3.需要进行手动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将操作手柄插入操作轴内即可进行手动操作,无需将电机拆卸下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主动轮,3.从动轮,4.电机支撑板,5.操作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电机支撑板4用螺栓固定在传动机构本体上,电机1固定在电机支撑板4的一侧,电机1的传动轴穿过电机支撑板4,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操作轴5,方便插入操作手柄,进行手动操作;主动轮2设置在电机支撑板4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主动轮2上方设置有从动轮3,主动轮2和从动轮3之间用传动带连接(图中未表示),主动轮2的直径小于从动轮3的直径,这样起到减速的作用。另外,主动轮2和从动轮3可以为链轮,传动带为链条,链条与主动轮2和从动轮3啮合;主动轮2和从动轮3还可以为V带轮,传动带为V带,V带连接主动轮2和从动轮3。从动轮3与控制负荷开关分合闸的分合闸机构连接,特别说明的是,分合闸传动机构的功能部件结构形式多样,与现有技术相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工作时,电机1启动,主动轮2随之转动,从动轮3由于传动带的作用也随主动轮2按照相同方向转动,与从动轮2轴连接的分合闸机构也随之运动,其控制与其连接的负荷开关运动。通过电机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连杆向不同方向进行运动,从而进行分合闸的操作。
当需要将进行手动操作时,只需将操作手柄插入操作轴5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操作手柄,即可进行分合闸的操作。
当电机1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将电机支撑板4上的螺栓螺母卸下即可进行维修、更换,过程方便简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开关(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施耐德开关(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5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