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岩裂缝油藏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3175.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发亮;韩福民;邓明霞;蔡其新;郝加良;宋萍;崔丽君;栾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岩 裂缝 油藏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岩裂缝油藏预测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地震裂缝预测技术方法主要有转换波裂缝检测、纵波各向异性检测和叠后属性分析三大类。利用叠后三维地震属性开展裂缝识别及预测是近年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专利《一种储层裂缝的确定方法(201210242061.X)》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叠前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多种方法裂缝预测分析,获取储层裂缝属性及分布的方法,解决了准确获取储层裂缝发育参数的问题,但是对裂缝的含油气性不能很好地预测。现有的技术手段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预测泥岩裂缝油藏技术还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泥岩裂缝油藏的识别与预测要求,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目前在用的主流裂缝预测技术均基于叠前地震资料,难以满足老区无叠前地震资料或叠前资料品质较差地区的裂缝油藏的识别及预测;
(2)泥岩裂缝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及属性提取分析方法直接预测有效裂缝发育带精度较低;
(3)即使对裂缝发育带进行了预测,但由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局限性,对其含油性往往无法检测,因而无法准确地刻画泥岩裂缝油藏的边界,难以满足泥岩裂缝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以及该类非常规水平井井身轨迹的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受限于叠前地震资料且对泥岩裂缝储层的边界刻画不清晰以及裂缝带含油气性预测精度不高等缺陷,提出一种泥岩裂缝油藏预测方法,以期更好地解决研究区泥岩裂缝油藏准确预测问题,提高有效裂缝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泥岩岩性识别:利用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出泥岩发育区;
2、裂缝带预测:利用分频相干、曲率属性识别出泥岩发育区中的裂缝发育带;
3、裂缝带含油性检测:利用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的频变属性差值法对泥岩发育区 中的裂缝发育带进行油气检测。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叠后地震资料,基于频变属性差值法的渐进式泥岩裂缝油藏预测方法,即利用叠后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先识别出泥岩发育区;再利用分频相干、曲率等属性识别出泥岩中的裂缝发育带;最后通过基于匹配追踪时频分析技术的频变属性差值法检测泥岩中的裂缝发育带的含油性,从而对泥岩裂缝油藏分布范围进行精细刻画。实现了从裂缝储层预测到裂缝含油气性检测的逐步深入,提高了泥岩裂缝油藏的预测精度,优化了非常规水平井井身轨迹设计,增加了泥岩裂缝油藏的勘探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框图;
图2是泥岩岩性平面分布预测图;
图3是泥岩裂缝平面分布预测图;
图4是含油井点处目的层段频谱分析图;
图5是含水井点处目的层段频谱分析图;
图6是泥岩裂缝油藏平面分布预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濮城沙一段泥岩裂缝油藏预测为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通过以下具体步骤实现:
1、泥岩岩性识别:按照如下公式提取目的层段均方根振幅,得到如图2所示的泥岩岩性平面分布图。
上式中:RMS为均方根振幅,ai为采样点振幅值,N为采样点数。
2、裂缝带预测:利用分频相干、曲率属性识别出泥岩区中的裂缝发育带,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3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震采集记录全动态范围显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衣物定位追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