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电平反激变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0753.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0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啸;叶海云;孙梦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反 激变 优化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三电平反激变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有利于降低变换器的电压应力,使变换器适用于高压直流输入、高压直流输出的中小功率电能变换领域,属于电力电子直流--直流变换范畴。
背景技术
反激变换器可靠性高,电路拓扑简洁,输入输出电气隔离,升/降压范围宽,易于多路输出,因此被作为开关电源的重要电路拓扑所广泛适用;但由于反激变换器的隔离变压器兼起储能电感的作用,变压器漏感大,若负载功率较大,较多的漏感能量会在开关管和整流二极管上产生较高的电压尖峰;所以通常情况下反激变换器适用于输入和输出电压都不高的中小功率的直流-直流变换领域。
三电平结构由日本的AkiraNabae教授提出,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每个开关管只承受一半的直流侧电压;在开关管开关过程中,还具有开关损耗低等特点,因此适合用于高压输入的电能变换场合。
为了使反激变换器能在高压输入、高压输出的场合应用,本发明结合三电平反激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给出了一种优化的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了三电平反激变换器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电平反激变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通过这种控制可以使三电平反激变换器中开关管和输出二极管所承受的电压尖峰有所减小,更加适用于高压输入、高压输出的电能变换场合,拓宽了三电平反激变换器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三电平反激变换器的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换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栅源控制波形ugs1和第二开关管的栅源控制波形ugs2占空比不同,ugs2占空比必须大于ugs1的占空比,从控制时序上看ugs1滞后ugs2跳变为高电平,并且超前ugs2跳变为低电平,在这种控制方法中第一开关管处于后通先断的工作状态,第二开关管处于先通后断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改进在于:三电平反激变换器在同步整流模式下工作,在该模式工作时,用第三开关管S3代替输出整流二极管D1,第三开关管S3的栅源控制波形ugs3与第二开关管S2的栅源控制波形ugs2互补导通。
本发明与非优化的三电平反激变换器控制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从第一开关管S1漏源电压波形uds1可以看到,关断时本发明uds1为E2,其中E为电源电压;而采用不优化控制方法uds1为(NUo+E)/2,其中N为变压器副边对原边的变比,Uo为变换器输出电压平均值。因此本发明中S1的关断电压尖峰是叠加在E2上,而不是叠加在数值将近高一倍的(NUo+E)/2上,于是S1可选取耐压值较低的开关管。
从第二开关管S2漏源电压波形uds2可以看到,关断时本发明uds2始终保持为(NUo+E)/2,而采用不优化控制方法uds2先为NUo+E,后下降到(NUo+E)/2,因此本发明中S2的关断电压应力仅为非优化控制方法的一半,于是S2可选取耐压值较低的开关管。
本发明允许同步整流技术在其中应用,使用同步整流技术只需要将整流二极管换成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电压波形ugs3与S2的控制电压波形ugs2互补,采用同步整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变换器的变换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0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挤塑板无尘切割设备
- 下一篇:用于冷却电子结构元件和/或结构组件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