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动装置和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8190.1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2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鲁益军;王荣转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0 | 分类号: | F24F1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842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装置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空调的一种传动装置及包括该传动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挂壁式空调的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分为纵向导风板与横向导风叶,在送风时,可以通过纵向导风板与横向导风叶分别对上、下和左、右的风向进行调整。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连杆装置的横向导风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横向导风叶1001通过连杆1002连接成组,安装在出风口的侧面,由人工手动调整位置的方式来实现左右方向的气流方向改变,空调内连杆的主要作用是将分散的横向导风叶连接成组,若需要实现空调的左、右摆风,就需要人工拔动连杆,带动横向导风叶发生偏转,当使用人工改变其位置时,人的手指稍不注意就会触及到空调的贯流风扇,导致手指受伤。
而纵向导风板一般呈弧形,通过旋转轴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上,所述旋转轴通常卡设在串通横向导风叶的连杆中,由于空调的出风温度是变化的,受冷热冲击和重力势能的影响,纵向导风板与连杆的装配结构非常容易失效,从而导致纵向导风板的掉落,且人工拔动连杆时,也很容易造成纵向导风板的脱落。
同时,在空调制冷运行时,空调送风气流的密度大于房间空气的密度,此时,送风气流下沉,影响横向导风叶对风向的调整,需要横向导风叶向下移动以更好地进行三维送风;在空调制热运行时,空调送风气流的密度低于房间空气密度,此时,送风气流向上飘浮,影响横向导风叶对风向的调整,需要导风叶片向上移动以更好地进行三维送风,但在现有技术中,横向导风叶安装在出风口的上部,且无法进行升降使得横向导风叶对风向的调整更为精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和包含该传动装置的空调,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及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滑动的第二连杆,当空调的导风叶片在出风口内上、下纵向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可跟随所述导风叶片上、下移动,所述导风叶片可以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以克服调节气流与室内空气之间的密度差异对风向调整带来的影响。同时,在不需要左、右摆风时,还可以将所述导风叶片全部下降到出风口下方的空调底座内隐藏;且所述传动装置实现了智能控制空调三维送风,不需要人工拨动,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事故发生。且所述传动装置实现了智能控制空调三维送风,不需要人工拨动,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事故发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包括驱动杆、设置于所述驱动杆一端的第一滑动部;
第二连杆,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可相对旋转;
导风叶片,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
横向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所述导风叶片在所述出风口内横向偏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为与所述驱动杆垂直的滑杆;所述第二滑动部为与所述第一滑动部适配的套环。
优选地,所述滑杆为圆柱形,所述套环的内环与所述滑杆的外径适配。
优选地,在所述套环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设有安装口。
优选地,所述套环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大致平行于所述滑杆,且位于所述滑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L形,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底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杆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横向传动机构包括曲柄和第一电机,所述曲柄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一端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杆。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风叶片的纵向传动机构,当所述纵向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导风叶片在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内纵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滑动部纵向滑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含所述的传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端子的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协同杀微生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