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民用爆炸品生产行业的门禁式定员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0246.9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0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华;谈晶;刘成兵;刘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北京捷创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B2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14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民用 爆炸 生产 行业 门禁 定员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障碍门禁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民用爆炸品行业的非接触式无障碍智能门禁系统。
技术背景:
民用爆炸品,如民用炸药、雷管等的生产、存储场所均属于危险场所,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存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极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为了防止生产事故的危害,民爆生产车间403周围均采用防护土堤401进行防护。防护土堤置于生产车间外围,将生产车间封闭。民爆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均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防爆土堤的高度、宽度和与车间的距离均经过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确保发生爆炸事故时不会对造成土堤外围造成伤害。为了方便工作,土堤周围具有一些通道402,用于工人和货物进出。
如图1,2所示,通道的结构类似隧道,在土堤中间开通一个专门的区域。通道的高度不会超过土堤的高度,宽度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安装生产要求进行测算。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每个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是固定的。严禁企业超员、超产。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政府对土堤内工作人员的数量难以监测。虽然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执行时往往被企业忽略,民用爆炸品生产场所的危险因素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对于民爆行业工作场所的人员数量进行限制,可以发挥降事故风险、控制人身伤害范围、降低事故等级等作用。
民爆行业具有其显著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民爆行业不能使用无线通讯或具有无线功能的设备;
第二:民爆行业的设备必须满足防爆、隔爆的要求,严禁使用不具有防爆性能的产品;
第三:民爆门禁系统必须采用开放式设计,不能阻碍人员通行;
鉴于民爆行业的特殊性,传统的门禁系统,如:密码门禁系统,刷卡门禁系统 ,指纹门禁系统、生物识别门禁系统等均无法达到民爆行业的应用要求。
1、物理隔离式门禁
采用物理隔离方法的门禁系统,当厂区内发生危险事故时,内部工作人员需要身份认证才能开启门禁系统。此时,原本发挥限制作用的门禁系统,反而阻碍了人员的撤离与疏散,无法在民爆行业内应用。
2、无线射频技术门禁系统
无线射频技术属于无线技术领域,其产生的无线信号存在引爆爆炸品的可能性,而且不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规范要求,无法在民爆行业应用。
3、生物识别技术门禁系统
指纹门禁设备需要接触指纹扫描区,因此无法进行防爆处理,不适用于民爆行业。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必须在实现存储人员脸部图像,当非本厂区人员进入时,需要进行繁琐的设置,工作流程较为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传统的门禁系统无法满足民爆行业的切实需求不能在民爆行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门禁系统的缺陷,结合民爆行业的特点,研制一种适用于民爆行业、基于二维码身份识别、采用非接触设计的无障碍智能门禁式定员监控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如下:
二维码读卡单元:用于对出入口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方向判断、人员计数等;
防尾随计数单元:用于防止无卡人员进入或多人尾随进入;
视频监控单元:用于对现场人员进出情况进行监控和录像;
语音单元:用于与现场人员的沟通和报警信号的远程处置;
通讯单元:用于系统各设备之间的通讯,具体兼容TCP/IP、RS485、RS232、CAN总线等通讯方式;
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用于系统各单元之间的通讯、设备控制等;
报警单元:用于发出报警信号,提示人员数量超出警戒值或无卡进入、尾随进入等;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危险场所内的人员数量与状态信息;
主控单元:用于集中处理各单元的数据、发出报警信息和指令的下达;
供电系统:用于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
所述二维码读卡单元、防尾随计数单元、通讯单元、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均放置于防爆箱体内部,可实现对民爆工作场所人员进行控制,其它单元为辅助设备,用于对现场的管理。其中频监控单元,可实现对人员进出情况进行监控和录像;语音单元,可实现与报警位置的语音通讯,实现远程报警处置;报警单元,可提示报警状态;显示单元,可提示厂区当前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北京捷创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北京捷创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0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热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3个半径光学透镜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