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5605.1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严培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培义 |
主分类号: | B30B15/16 | 分类号: | B30B15/16;B30B15/32;B30B11/02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20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 成形 机下冲 回弹 装置 定量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成形机,特别涉及一种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粉末成形机在成形过程中,一下冲102和二下冲101受力压缩,下冲受每平方厘米6-6.5T左右的压强,比如下冲缩短量为3.5-4/1000mm,由于一下冲、二下冲的长度不同,因此其缩短量不同,如一下冲102长100mm,二下冲101长300mm,一下冲102缩短量为0.35mm,二下冲101的缩短量1.05mm,弹性回复后产生0.7mm的间隙h,此时,二下冲的上表面与产品下表面上的台阶贴合,而一下冲的上表面与产品轴肩面产生0.7mm的间隙,而产品出模是通过阴模向下运动实现,出模时阴模内壁与产品侧壁之间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由于仅用产品下表面中心的二冲作为支撑,该摩擦力形成力臂,从而在出模时拉碎产品,造成产品报废,从而增大了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司已设计出相应的下冲回弹装置(参阅图1),并申请专利,为了精确控制该装置的回弹高度,以补偿下冲不同压缩量而产生的间隙,提供一种能精确控制供油量的供油系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供油量精确的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包括与油箱连通的油泵,还包括顶出油缸1、定量油缸2、第一电磁换向阀3、第二电磁换向阀4及第三电磁换向阀5,所述定量油缸2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调节活塞行程的调节螺母21,所述定量油缸2的有杆腔油口通过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3后连接至所述油泵,所述顶出油缸1的无杆腔油口分支成两支路,第一支路经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4后连接至所述定量油缸的有杆腔,第二支路经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5后连接至油箱,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4的B2口经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3的B1口,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4的T2口和第三电磁换向阀5的T3口均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3、第二电磁换向阀4及第三电磁换向阀5均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工作前,根据需求调节定量油缸上的调节螺母的位置,从而控制定量油缸内的活塞行程,即控制了无杆腔内的出油量;工作时,第一、二电磁换向阀通电,第三电磁换向阀断电,压力油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后到定量油缸的有杆腔,在压力油的作用下,无杆腔内的油在活塞的作用下,经第二电磁换向阀后流入至顶出油缸的无杆腔,使顶出油缸的活塞杆向上顶出一定距离,该距离由定量油缸无杆腔的出油量决定,而后,第一、二电磁换向阀断电,油泵上的压力油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的P1腔到B1腔,再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B2腔,B2腔内的压力油经P2腔后进入定量油缸的无杆腔,从而推动活塞,使定量油缸的有杆腔内的油经第一电磁换向阀的A1口后流入油箱,此时,顶出油缸无退油,可以承受一下冲出模的支撑力,产品出模后,阴模上升至填充位置,模腔内装满粉后,下冲下移开始压制,此时,第三电磁换向阀通电,顶出油缸的活塞在压力作用下,压出无杆腔内的液压油,该液压油从第三电磁换向阀的A3腔至P3腔后回油箱,当顶出油缸内的活塞运动至最下方时,第三电磁换向阀关闭,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本发明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成本低,通过调节螺母控制定量油缸的活塞的运动行程而控制顶出油缸的顶出量,操作简单,供油量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下冲回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顶出油缸上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定量油缸复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粉末成形机下冲回弹装置定量供油系统顶出油缸复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培义,未经严培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5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