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4564.4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制冷空调的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空调器等制冷设备中,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一个制冷循环系统,其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换热装置统称为换热器。在换热器中,制冷剂由液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变成液态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而换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冷设备的制冷能效。
传统的换热装置是采用盘管和套设在盘管上的散热翘片将管内介质的热量与外界空气交换,通过风在散热翘片吹过时将热量散发,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盘管径向截面主要有圆形或椭圆形,通过其散热翘片上的穿孔也相应的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由于椭圆管外部流动特性好,也使换热器设计结构更为紧凑,即在相同的流通面积下椭圆管传热周边长,换热面积也相应增加,结构上也允许布置的更紧凑,同时使单位体积的换热量增加,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椭圆管换热器在工作中管内的压力高于管外,因为椭圆管管壁较薄,整个椭圆管有变成圆管的倾向,椭圆管变形可能产生裂纹,导致制冷剂泄漏。一般采用加厚管壁的方案,但导致椭圆管胀管与翅片接触的工序加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冷媒管变形问题的异型管,且在异型管内部增设支撑部件来防止异型管变形的换热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包括:进口集管、出口集管、设置在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之间紧密堆叠的翘片以及贯穿翘片将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连通的异型管,所述异型管由迎风端和背风端形成,所述迎风端为沿椭圆短轴剖切的半个椭圆,所述背风端为半个圆,圆的直径等于椭圆短径。
在所述异型管内孔的截面长轴方向沿异型管的轴向设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异型管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支撑部件为矩形板状。
所述支撑部件为连续的纵向工字板形支撑件,所述工字板形支撑件两侧形成有凸边部和凹部,凸边部与异型管内壁间隙配合,冷媒介质通过凹部能够在异型管内经工字板形支撑件上下流通。
所述支撑部件为十字板形支撑件,十字板形支撑件为对称的两个短边和不对称的长短边构成;对称的两个短边和不对称长短边中的短边分别对应支撑所述异型管背风端内壁均分的三个端面,对称的两个短边和不对称长短边中的长边支撑迎风端内壁的端面,所述十字板形支撑件的四个端面的形状分别与所述异型管内壁形状相适配,冷媒介质沿十字板形支撑件与异型管形成的管腔体内流通。
形成所述十字板形支撑件上设有若干个贯通孔,冷媒介质能够通过十字板形支撑件上的贯通孔流通。
所述支撑部件为板材围成的三角形管件,三角形管件的底边垂直于异型管横截面的长轴且位于半圆的一侧,三角形管件的高与异型管横截面的长轴共线,三角形管件的三个棱与异型管的内壁间隙配合。
在所述三角形管件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贯通孔,冷媒介质能够通过三角形管件管壁上的贯通孔流通。
所述支撑部件的板面上部和/或下部设有锯齿。
所述锯齿设置在异型管轴向或垂直于轴向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异型管结构将变形控制在半个椭圆上,降低整体变形量;在异型管内沿截面长轴方向安装支撑部件,通过支板支撑长轴末端的管壁,保证长轴不收缩,从而防止异型管变形;支撑部件上设置的冷媒介质贯通孔,起到扰流的作用,加强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带有支撑部件的异型管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异型管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为纵向工字板形支件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为十字形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为三角形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迎风端 20、背风端
1、异型管 2、支撑部件
3、工字板形支撑件 31、凸边部
4、十字板形支撑件 41、贯通孔
5、三角形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4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学习型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