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种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7708.8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赖颖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体,尤其属于牙种植体。
背景技术
目前钛种植体的应用已成为替代缺失牙的常规方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主要由牙龈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结缔组织层和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层组成,如图1所示,传统的种植体1光滑颈圈11周围细胞有跟方迁移生长的趋势且结缔组织与之结合为平行附着关系从而有别于天然牙周组织嵌入牙体的生长,故减弱了种植体与周围结缔组织的结合能力,同时传统认为粗糙的颈圈会导致周围细菌的粘附,而不利于患者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更好实现种植体边缘封闭,阻止细菌侵入,保证种植体长期稳定性的牙种植体。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牙种植体,其技术要点在于在种植体颈圈表面加工有沟槽。
传统上认为由于粗糙的颈圈表面积大,细菌可附着的地方大,不利于患者恢复,而忽略了光滑颈圈周围细胞有跟方迁移生长的趋势,且结缔组织与之结合为平行附着关系,从而有别于天然牙周组织嵌入牙体的生长,故减弱了种植体与周围结缔组织的结合能力。水平沟槽“各向异性”的表面特征能对牙龈成纤维细胞产生“接触诱导”作用,即能引导细胞顺着水平沟槽的方向生长,本发明在种植体颈圈表面加工有垂直于种植体长轴的水平微沟槽,利用“接触诱导”效应阻止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上方的上皮细胞根方迁移,有利于种植颈部和周围软组织的结合,防止细菌入侵,实现种植体边缘封闭,与天然牙周组织嵌入牙体的生长方式类似,保证种植体长期稳定。
沟槽表面具有氮化钛(TiN)涂层。本发明利用氮化钛(TiN)涂层增加种植体颈圈周围的的抗菌能力和增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沟槽表面具有氮化钛(TiN)涂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氮化钛(TiN)作为纳米涂层其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耐磨损耐腐蚀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基于喷涂的涂层能覆盖所有沟槽表面同时又不影响原有的沟槽结构,氮化钛涂层的溅射厚度确定为100-1000nm。
多道沟槽平行间隔分布。有利于诱导细胞顺着沟槽的平行走向规则排列。
多道沟槽等间隔均匀分布。制作方便,有利于细胞均匀的受到相同宽度沟槽嵴顶对细胞骨架造成的形变刺激,使细胞受到形貌作用后尽量保持相对一致的生物状态。
沟槽剖面为梯形或矩形。通常沟槽剖面为外大内小,即底边朝外的倒梯形或矩形,以引导细胞顺着沟槽向内生长实现种植体边缘封闭,阻止细菌侵入。
沟槽侧壁与颈圈表面夹角为45°-90°,一定的斜率保证“接触诱导”效应的实现。
在种植体颈圈表面等间隔加工有多道平行的沟槽,沟槽的宽度50-100μm,间距50-100μm,深度10-15μm,沟槽侧壁与颈圈表面夹角为45°-90°,沟槽纵剖面的形状为倒梯形或矩形,沟槽表面具有厚度为100-1000nm的氮化钛(TiN)涂层。
研究证明为了保证沟槽形貌对细胞“接触诱导”效应的存在,沟槽宽度和沟槽间隔要求不超过与之接触细胞的大小,同时要求沟槽深度不小于10μm,种植体颈圈周围结缔组织牙龈成纤维细胞大小为(110μm),为了满足细胞能顺着沟槽生长的同时也能进入沟槽生长,沟槽的宽度和沟槽的间隔确定为50-100μm,为了保证后续氮化钛喷涂的质量,沟槽深度为10-15μm。
在种植体颈圈表面等间隔加工有多道平行的沟槽,沟槽的宽度60μm,间距60μm,深度10μm,沟槽侧壁与颈圈表面夹角为54.74°,沟槽纵剖面的形状为倒梯形,沟槽表面溅射200nm的氮化钛(TiN)涂层。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水平沟槽“各向异性”的表面特征能对牙龈成纤维细胞产生“接触诱导”作用,即能引导细胞顺着水平沟槽的方向生长,通过“接触诱导”效应有利于牙龈成纤维细胞构成种植体边缘封闭,即能引导细胞顺着沟槽水平走向生长,加快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良好愈合,阻止上皮跟方迁移,细菌侵入,实现种植体边缘封闭,保证种植体长期稳定性。微沟槽结合TiN 纳米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有效的促进血小板粘附和活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有效的促进了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粘附。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B向展开,细胞生长状态示意图
其中:1种植体 11颈圈12沟槽 2细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7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削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薄壁轴承套圈两端面研磨机的改进结构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