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排泥同步降解污水中碳、氮、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6976.8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9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民;陶琨;熊建中;周荣忠;曾凯;刘华琼;邹灿;李文玄;王芳芳;肖俊;胡姣姣;许莹莹;谢锦文;杨凡;李昆;刘金凤;邓意林;王梓;许振荣;王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100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排泥 同步 降解 污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不排泥同步降解污水中碳、氮、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开始建设,其生活污水混杂着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混排废水),污染物浓度高且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及管理难度大。混排废水的治理是中国正在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其迫切性和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实施难度大(非标准设计、效率低占地大);(2)出水效果不稳定(管理复杂、受季节影响大);(3)影响周边环境(排放有机剩余污泥、产生异味),不适宜对混排废水的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不排放有机污泥增加反应器有机负荷,在兼氧膜生物反应器(FMBR)内实现同步处理污水污泥并脱氮除磷,简化了处理环节。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一种不排泥同步降解污水中碳、氮、磷的方法,通过不排放有机污泥,使有机污泥作为脱氮除磷的补充碳源,增加反应器有机负荷,同时控制兼氧膜生物反应器参数形成兼性或缺氧状态,形成兼性复合菌群,在兼氧膜生物反应器内同步实现污水中碳、氮、磷的降解。
所述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能使污水中碳、氮、磷的降解过程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污水中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氮气、磷化氢、联膦和水。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不排有机剩余污泥,有机污泥作为FMBR内补充碳源,控制有关参数形成兼性或缺氧状态,同步处理污水及污泥,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反应器的适应能力和处理效率,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碳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风险,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实施难度大、出水效果不稳定、影响周边环境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污水中有机物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反应器内形成兼性或缺氧状态,反应器内菌群通过自我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同时衰亡的菌体又作为其他细菌的营养源被分解,反应器内有机污泥达到动态平衡,实现有机剩余污泥的近零排放,反应过程见说明书附图:
本发明反应器内形成兼性或缺氧状态,反应器内菌群通过自我代谢将污水中的磷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物质,进而通过生物循环转化成磷化氢及联膦,反应过程如下:
C源+磷酸盐+兼性复合菌群→微生物细胞(有机磷)
微生物细胞(有机磷)+兼性复合菌群→P2H4/PH3
本发明反应器内形成兼性或缺氧状态,反应器内菌群通过自我代谢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反应过程如下:
1/2NH4+(氨氮)+1/2H2O+1/4O2+兼性复合菌群→1/2NO2-+2e+3H+
1/2NH4+(氨氮)+1/2NO2-+兼性复合菌群→1/2N2+H2O
以处理某乡镇污水为实例,进水BOD5为200mg/L,COD为305mg/L,氨氮为10.49mg/L,总磷为2.10mg/L,污水经简单预处理后,直接进入兼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过程连续运行,不排放污泥。整个处理过程在兼氧膜生物反应器(FMBR)内进行,通过不排放有机污泥增加反应器有机负荷(补充碳源),膜生物反应器所控制的参数使得内部保持兼氧状态,在兼性复合菌群的自我代谢及生物循环作用下,同步处理污水污泥并脱氮除磷,有机污染物最终以二氧化碳、氮气、磷化氢及联膦气体形式排入空气。出水BOD5为1.0mg/L,COD为10.6mg/L,氨氮为0.64mg/L,总磷为0.20mg/L,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69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尘除雾装置
- 下一篇:碳酸丙烯酯的粗产品脱轻及催化剂分离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