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95588.8 申请日: 2013-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3733874A 公开(公告)日: 2014-04-23
发明(设计)人: 方小红;吴峰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新华南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代理人: 王峰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灵芝 野生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灵芝栽培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地栽灵芝方法已普遍得到实施,其栽培形式上是改变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使微生物产品植物化,以达到灵芝的种植高产目的。目前,地栽灵芝方法主要采用露地袋栽法进行。露地袋栽灵芝的生产一般包括菌棒制作、发菌管理、露地袋栽管理、采收和晒干等生产过程。其中,菌棒的制作包括培养料的配制、装袋、灭菌和接种过程;发菌管理是在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和暗光培养条件下使菌棒长出白色菌丝体的过程;露地袋栽管理包括做床(菇床)、脱袋、覆土、出芝管理等生产过程。 

现有地栽灵芝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现有灵芝栽培方法属于植物化生产,植物化生产使得灵芝抗杂抗异性能差,质量上容易出现畸形芝,成品率低; 

第二,露地袋栽的菇床设于田间,占用大量可耕地面积,浪费土地资源; 

第三,该栽培方法使得场地不能每年轮作,导致病、虫害、杂菌相当严重; 

第四,目前露地袋栽使用的培养料配料不科学、营养结构不合理,不具备抑菌、抗菌功能。由于地栽灵芝系在平原露地栽培,种植密集(每亩约种植1万包左右),在灵芝孢子弹射作用下,容易传播真菌或杂菌导致大面积污染及虫害,最常见的是高温高湿下的赤霉菌GiBBRIIA和低温连阴雨高湿下的绿霉菌VIRIBOMENIC的传播; 

第五,由于现有方法制作菌棒培养料的主料常以阔叶树木的杂木屑为主,大面积栽培需要储积大量的灵芝培养基原材料(如山东一个专业乡镇采用露地袋栽栽培灵芝每年需要新鲜木屑100,000立方米),带来大量砍伐树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克服现有灵芝露地袋栽法存在的植物化生产使得灵芝抗杂抗异性能差、成品率低、大量 占用耕地、病、虫害、杂菌严重等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菌棒制作、发菌管理、露地袋栽和采收、干燥步骤;其中,菌棒制作包括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和接种;发菌管理为在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和暗光培养条件下使菌棒长出白色菌丝体的过程;露地袋栽管理包括制作菇床、脱袋、覆土和出芝管理; 

其特征在于,所述菇床为以成行的小桐子树之间的地块做成的露天菇床;所述制作菇床包括对菇床的菇畦及整个小桐子树林进行生物消毒。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接种时所述菌棒温度为25~30℃。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所述接种采用液体接种时,接种量每个菌棒袋控制在3.5~5毫升;所述接种采用固体接种时,接种量每个菌棒袋控制在9~11克。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所述发菌管理为将接完种的菌棒送到孕育培养室进行静暗光态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待进入第四天培养时,开始进行每天两次室内通风。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所述对菇床及整个小桐子树林进行生物消毒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先用生石灰扬撒床面,再用草木灰扬撒床面,用量为:生石灰每亩2.8~3.5公斤,草木灰每亩4.5~5.5公斤。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所述脱袋、覆土按如下方式进行:选择晴天温度在15-25℃天气进行脱袋覆土,先用消毒刀片除去菌棒菌袋,然后将菌棒直立排放于菇床床畦内,菌棒行矩6-8cm,段矩2-3cm,上盖1-2cm细土,盖上土后喷水保湿,然后在菇床上方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持棚内相对湿度80%-90%,拱棚两端用草帘挡住,菇床喷水根据天气来进行,雨天不喷,晴天早晚各喷一次雾水。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所述出芝管理包括,当发现菌丝有扭结现象,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幼芝形成后到长成小芝片时,每天喷水1~2次,随芝片的生长,加大喷水量,促进幼菇盖生长;成芝期喷水量随着子实体的生长相应增加。 

在本发明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中,所述培养料配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小桐子的枝条、叶、壳之一或其组合粉碎,并进行生物脱毒处理; 或将小桐子的枝条、叶、壳之一或其组合进行生物脱毒处理,然后粉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华南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华南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55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