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排渣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3358.8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方青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青海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4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排渣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压力排渣器,尤其涉及到一种安装在沼气工程中利用沼气压力和厌氧发酵料液水位压力差,把沉淀在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底部的沼渣自动排出的压力排渣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所建设的沼气工程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抽排困难,日久沉淀在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内,占用了厌氧发酵所需要的空间,影响产沼气量。人工清理伤亡事故频发,电动污水泵抽渣又经常堵塞,沼气工程运行费用和设备修理费用居高不下,产生的沼渣难以排放问题一直无法解决,造成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大部分沼气工程,运行几年后就处于停止运行和半停止运行状态。经过多年理论技术研究和现场实践经验相结合,研究开发了在沼气工程内安装排渣管路,利用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沼气压力和发酵料液水位的压力差,通过与排渣井组合成压力排渣器,解决了沼气工程长期运行中沼渣沉淀,排放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沼气工程运行存在的不足,提供的一种压力排渣器,解决沼气工程运行中沼渣排放难题,保证沼气工程整体运行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来实现的:压力排渣器,主要包括管道、弯头、排渣井和插管;所描述的管道从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底部,延升至厌氧发酵池外的排渣井底,排渣井是建在地平面以下,井深3米的砖混结构,排渣井底部管道再连接上弯头和插管;
上面描述的压力排渣器,其所描述的管道是从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底部延升至排渣井内,利用排渣井混凝土底部浇筑把管道、弯头和排渣井固定为一整体。
上面描述的压力排渣器,其所描述的排渣井建设在地平面以下,井深3米的砖混结构;
上面描述的压力排渣器,其所描述的排渣井底部弯头再连接插管;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是利用管道从厌氧发酵池底部延升到排渣井,造价低、施工方便、维修简单。
(2)本发明是在厌氧发酵池外建造在地平面以下,井深3米砖混结构的排渣井,方便出渣、操作简单安全。
(3)本发明是利用管道弯头上的插管,根据抽渣需要来拔插操作,达到抽渣目的,减少运行和维修费用。
(4)本发明是利用产生沼气的压力和发酵料液水位压力差为动力,把沼渣从厌氧发酵池底部通过管道输送至排渣井内,结省工程建设成本和能耗,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分解图:
其中1-管道 2-排渣井 3-弯头 4-插管 5-厌氧发酵池料液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如下:
从图1和图3可见,本发明是一种压力排渣器,主要包括管道1、排渣井2、弯头3、插管4;图中的厌氧发酵池料液水位5是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共有相同特征,因此不再进一步描述;管道1是PVC材质,从厌氧发酵池底部连接到排渣井底部;排渣井2是建造在厌氧发酵池外面的地平面以下,井深3米砖混结构,利用混凝土底部浇筑把管道、排渣井和弯头3固定一个整体;弯头3是PVC材质与管道相通;插管4是PVC材质在排渣井内插在弯头上,长度超出排渣井顶高20公分,顶端钻孔做把手,方便拔插操作;
本发明的设计者,对厌氧发酵池内的沼渣排放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技术发明,使之能方便高效地根据需求排发沼渣,保证了沼气工程长期有效地运行。
这种发明可以从图2看:PVC抽渣管道1从厌氧发酵池底部延升至混凝土排渣井2底部,与PVC弯头3连接相通,利用排渣井混凝土底部浇筑把管道1、排渣井2和弯头3固定为一个整体,排渣井内弯头3上再插上PVC插管4;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插管4人为拔插操作,利用产生的沼气压力和发酵料液水位差压力,把沉淀在厌氧发酵池底部的沼渣,经过管道输送至排渣井内排放。本发明解决了沼气工程厌氧发酵运行中,沼渣沉淀厌氧发酵池底部排放困难,使用污泥泵抽渣排放容易堵塞等原因,造成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偏高、操作不方便、安全性不保障和抽渣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压力排渣器,是安装方便、经济实用、安全省电和绿色环保的沼气工程配套装置。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本发明是我国沼气工程建设中,在能源环保技术领域,经过多年运行实践、不断摸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发明成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青海,未经方青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3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中医培训的器官信息模拟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墙壁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