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低温阻燃软聚氯乙烯环保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2991.5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青;张开拓;翟旭亚;黄兴木;李天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川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69/00;C08L67/00;C08L23/12;H01B3/44;H01B7/295;C08K13/02;C08K5/12;C08K5/1515;B29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阻燃 聚氯乙烯 环保 电缆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氯乙烯电缆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低温阻燃软聚氯乙烯环保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塑料简称为“氯塑”或“PVC”,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是最为常见的热塑性塑料。纯聚氯乙烯树脂热塑性好,其分解温度与塑化温度极为接近,机械强度较差,无法直接塑制产品。但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填料等辅料塑制得复合聚氯乙烯塑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加工成各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汽车工业和电缆材料等。
现有的聚氯乙烯电缆料的耐低温性能较差,一般安装敷设温度要求不低于0℃,且大多含有铅、铬等重金属元素,严重污染环境,除此之外,耐油性及透明性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耐油、环保的阻燃软聚氯乙烯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耐低温阻燃软聚氯乙烯环保电缆料,其特征在于,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三型树脂 90~120份;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18~28份;
环氧大豆油 2~4份;
透明阻燃剂 16~21份;
蓝色树脂粉 14~23份;
荧光增白剂 28~34份;
抗氧剂 0.2~0.6份;
透明安定剂 2~6份;
聚乙烯蜡 0.3~0.7份;
耐寒改性剂 8~12份。
进一步,所述透明阻燃剂为高透明阻燃PC材料、聚酯透明阻燃剂和透明PP无卤中的任意一种,或高透明阻燃PC材料、聚酯透明阻燃剂与透明PP无卤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耐寒改性剂为三元共聚物。
进一步,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或磷酸类抗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低温阻燃软聚氯乙烯环保电缆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将制备耐低温阻燃软聚氯乙烯环保电缆料所需组份准确称量;
(2)混料:首先将称量好的三型树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环氧大豆油、蓝色树脂粉、荧光增白剂、透明阻燃剂加入高搅锅中混合常温均匀,加热高搅锅,使物料温度达到65~75℃,继续加入抗氧剂1010、透明安定剂、聚乙烯蜡和耐寒改性剂;进一步加热,使混合物料温度达到105~115℃,物料完全混匀后,将混合料卸入容器中将混合料的温度降至常温;
(3)挤出:将混合均匀的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
(4)造粒:通过双螺杆塑化挤出,并造粒。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65~75℃温度段,恒温维持时间为30~45min,所述105~115℃温度段,恒温维持时间为35~5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点:
1、本发明利用三型树脂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作为主增塑剂,更好地提升吸纳填料并使阻燃剂、蓝色树脂粉、荧光增白粉、透明安定剂等组份得到有效分散,保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电缆料的机械性能。
2、本发明的配方中加入了三元共聚物作为耐寒改性剂,提升了产品的耐寒性能,使得产品满足超低温极端环境的生产需求,采用本发明技术采用的电缆料可满足-45℃低温的安装敷设,正常工作环境可低至-70℃。
3、本发明配方中添加了环氧大豆油,避免了铅、铬等重金属的使用,环保性能是指低铅低铬,能达到欧盟ROSH指令的要求,同时,耐油性提升,可耐ASTM2#油。
4、本发明所用的抗氧剂采用受阻酚类化合物,提升了产品的耐氧性。
5、本发明配方中增加有透明阻燃剂、荧光增白粉和透明安定剂,产品的强度和透明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一种耐低温阻燃软聚氯乙烯环保电缆料,其特征在于,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三型树脂 90~1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川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川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2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