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电磁补偿的恒力输出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1147.0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戴勇;袁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补偿 恒力 输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其不同的应用环境及应用要求,恒力输出有多种结构和实现方法。动态恒力输出是指将一个恒定的力值加载在动态运动的目标工件上。
通过砝码与目标工件吊挂是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施加恒力的方法,由于砝码质量恒定,所以作用在目标工件上的力保持不变,但是当目标工件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砝码会因自身惯性力的影响而产生一个作用在目标工件上的附加力,且砝码质量越大影响越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目标工件低速或匀速运动的场合。力矩电机、液压气缸等也常被应用于恒力输出领域。如专利申请号为201120495617.7的“恒力输出的液压装置”就公布了一种通过PLC控制器、电磁比例阀、压力传感器输出精确力值的液压装置,但是此装置中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压力传感器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会影响测量值的精确度。气浮无摩擦气缸在实现超精密恒力输出控制、微压动作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活塞与缸筒间通过气体润滑不存在摩擦力,因此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与活塞的横截面积和缸筒内的气压大小有关;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72339.9的“带有气浮轴承的无摩擦气缸”公布了一种气浮无摩擦气缸,由于其活塞杆上连接进气管道,会对输出的力值产生影响;再者气体的响应速度慢,缸筒内活塞运动产生的体积变化会导致气压瞬变,引起输出恒力的波动,因此,气浮无摩擦气缸一般用来实现动作输出,恒压控制比较困难,难以保证输出力值的恒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恒力输出装置中输出力值难以保持恒定、传感器测量不够精准、恒力输出精度不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出力值精确、稳定性好、带电磁补偿的恒力输出气浮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电磁补偿的恒力输出气浮装置,包括输出气缸、磁动装置;所述输出气缸包括活塞、活塞杆、缸筒、端盖、缸筒盖、进气套,其中所述进气套包含第一进气套和第二进气套;所述磁动装置包括长行程动圈、激振器铁芯。
所述活塞杆连接活塞,所述活塞套装在缸筒内且和缸筒壁间存有极小间隙,所述缸筒两端分别套装端盖和缸筒盖,所述活塞杆穿过缸筒盖且和缸筒盖内壁间存有极小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套套装在缸筒上,所述第二进气套套装在缸筒盖上。
所述激振器铁芯通过固定座安装在缸筒上,所述长行程动圈通过连接杆与活塞杆固接,所述长行程动圈套装在激振器铁芯上。
所述第一进气套和缸筒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一储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套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储气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套和缸筒盖间留有间隙形成第二储气腔,所述第二进气套上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储气腔相通。
所述缸筒沿圆周均布第一径向节流孔,所述第一径向节流孔与第一储气腔相通,所述第一径向节流孔沿轴向方向至少有两组,所述第一径向节流孔内安装节流塞。
所述缸筒盖上沿圆周均布第二径向节流孔,所述第二径向节流孔与第二储气腔相通,所述第二径向节流孔沿轴向方向至少有两组,所述第二径向节流孔内安装节流塞。
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卸压槽,所述第一卸压槽包含活塞中心的轴向盲孔、活塞外圆柱面上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与轴向盲孔相通,所述第一凹槽至少有两组且位于活塞的两端。
所述活塞杆中心开有轴向通孔形成卸气孔,所述卸气孔与活塞中心的轴向盲孔相通。
所述缸筒盖上设有第二卸压槽,所述第二卸压槽包含缸筒盖内壁上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二径向通孔与外界大气相通。
所述端盖上设有进气孔,所述缸筒盖上设有出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差压传感器和大储气罐,所述大储气罐内储存恒压气体。
所述端盖与缸筒之间、缸筒与第一进气套之间、缸筒盖与缸筒之间、缸筒盖与第二进气套之间均采用O型圈密封。
进一步,所述活塞亦可连接双活塞杆形成双作用气缸。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表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11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用双向输送机
- 下一篇:复合式液压流量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