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内部防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8266.0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蒋秀;屈定荣;刘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22 | 分类号: | B05D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内部 防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内部防腐方法。
技术背景
天然气输送管道内一般含有CO2、H2S、有机酸等腐蚀性介质,CO2输送管道内一般有CO2、水及其它杂质。如果天然气和CO2中的水含量较大,可能在管道底部形成含腐蚀性介质的水相,而在管道的气相空间形成含溶解有腐蚀性介质的水蒸汽相或在管壁上形成溶解有腐蚀性介质的冷凝水相。为了抑制管道的腐蚀,一般在管道投产前和生产期间间歇采用油溶性缓蚀剂批处理工艺,生产中连续加注水溶性缓蚀剂,即生产中需要采用两种缓蚀剂,连续加注缓蚀剂的目的是修复管线中损坏的批处理缓蚀剂膜。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管道缓蚀剂涂膜装置》(专利号:201110078475.9)采用多个雾化喷嘴向管周喷射缓蚀剂,以使缓蚀剂覆盖整个管周;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集输管道缓蚀剂涂膜器》(专利号:201010176768.6)通过叶片将管道下部缓释剂携带到管道顶部,覆盖整个管道内壁。这两个专利均需要采用特制装置,操作复杂。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担载缓蚀剂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201010214374.5)以5~20%的醋酸,70~85%的水和1~5%的壳聚糖水溶胶为载体,担载缓蚀剂后直接涂覆到金属器件上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作为基底的有机防腐涂料蚀剂中再涂覆腐蚀防护的金属器件。由于载体中添加了醋酸,150-200ppm的自由醋酸就可能导致天然气管道发生严重腐蚀,同时醋酸还可能与管道输送环境中其他腐蚀性介质产生协同作用,加剧金属管道的腐蚀。
由于缓蚀剂批处理一般需要采用智能注入,花费较大,并且需要停产或降低产量,批处理缓蚀剂在管道内部成膜不均匀,管道顶部可能不能形成缓蚀剂膜;连续加注缓蚀剂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管道底部,不能对管道的顶部提供保护。因此,缓蚀剂的加注方式必须使管道内部整体形成缓蚀剂膜,才能有效地对整个管道提供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缓蚀剂加注工艺复杂、需要特制加注装置、批处理缓蚀剂在管道内部涂膜不均匀、连续加注缓蚀剂又只对管道底部提供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管道内部防腐方法。该方法用于管道内表面的防腐中,具有缓蚀剂加注工艺简单、不需特制加注装置、缓蚀剂在管道内壁涂膜均匀、对管道内部提供全面保护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道内部防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缓蚀剂和发泡剂以高于管道内部实际操作压力条件内壁下持续加入管道内,发泡剂和水在管道内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泡沫,缓蚀剂分布在泡沫内或溶于管道底部的腐蚀性液体介质内,泡沫在气流的带动下在管道内部流动,在整个管道内壁形成缓蚀剂膜,保护整个管道内壁不遭受腐蚀;
(2)在近管道末端,将消泡剂以高于管道内部实际操作压力条件下持续加入管道内,使管道内的泡沫破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消泡剂的种类及剂量应根据实际管道输送系统的腐蚀环境、气体流速及含水量等进行筛选和性能评价实验,若有需要,配置消泡剂溶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实际管道输送系统的腐蚀环境、气体流速及含水量等对缓蚀剂及发泡剂进行筛选和性能评估实验,确定管道入口处缓蚀剂和发泡剂储罐中缓蚀剂和发泡剂的剂量配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管道内无液态可见水,但输送的物料在输送环境具有腐蚀性,为了达到发泡效果,需在缓蚀剂和发泡剂储罐中加入所需量的水,配置缓蚀剂和发泡剂溶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泡剂和消泡剂不应对管道材料具有腐蚀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缓蚀剂和发泡剂以及消泡剂投加管线上均设有单向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缓蚀剂、发泡剂、水可分开投加入管道内或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一起投加入管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泡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烷基糖苷、十二烷基磺酸钠、烯基磺酸钠或椰油酰胺丙基二甲胺乙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缓蚀剂选自咪唑啉、炔氧甲基季胺盐或铵盐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消泡剂剂选自丁醚,二甲基硅油,氟碳类,醇类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8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小型连续式平板刮膜机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脑脊液采集容器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