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火锅桌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6592.8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 |
主分类号: | A47B31/02 | 分类号: | A47B31/02;A47B3/06;A47B13/08;A47B13/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5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火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餐饮的电磁火锅桌。
背景技术
火锅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先前火锅的加热方式主要以木炭等固体燃料加热方式为主;现有的火锅的加热方式多以电热体及燃气加热方式,电加热方式的缺点是电热元件容易损坏,寿命短;木炭、固体燃料及燃气加热方式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且使用不便,尤其是燃气加热存在燃爆的危险。因而现在也有采用单独电磁炉作为火锅的热源,其可以解决上述的缺陷,但其缺点是电磁炉摆放在餐桌上占用桌面位置,放置其上的火锅位置较高不便于用餐,稍不小心还容易将火锅碰到,发生危险;同时电磁炉置于桌面上也不利于清洁桌面卫生,整个电磁炉与餐桌是独立分开的,当放置多个电磁炉时,每个电磁炉都有电源线与插座连接,既凌乱又不安全;而且也不雅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火锅桌,它可以解决使用电磁炉作火锅热源时用餐不便以及不利于清洁餐桌桌面卫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电磁火锅桌,包括有桌面板和支撑桌架,在所述桌面板和所述支撑桌架之间设置有电磁加热器,所述电磁加热器固定安装在支撑框内;所述支撑框活动套压在所述支撑桌架上;所述桌面板套压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桌面板的底面紧贴所述电磁加热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支撑桌架包括两个由支撑方条铰接成的活动支架;这两个活动支架相互扣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桌面板为非导磁材料,所述桌面板的厚度为5至15毫米。
进一步:所述电磁加热器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显示板以及电源开关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遥控信号接收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加热效率高,使用时安全洁净,无烟无火;当磁场内部磁力线通过非导磁材料时不会产生涡流,特别是使用木桌时,木桌本身不会发热,不会发生烫伤的危险,对使用者是很安全的。
2、本发明控制电路和控制显示板以及电源开关安装在支撑框上,控制电路设置有遥控信号接收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按钮或遥控器控制火力,非常方便。
3、本发明电磁炉不设置在桌面,用餐完毕后只要将火锅拿走即可很方便地清理桌面卫生。
4、本发明桌面板和支撑桌架以及固定安装电磁加热器的支撑框之间都是套接,可方便安装和拆卸,用餐完毕后可迅速拆卸而腾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构成支撑桌架的活动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为:1、桌面板;2、支撑框;3、电磁加热器;4、支撑桌架;5、控制显示板及电源开关;6、活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2和图3的电磁火锅桌,包括有桌面板1和支撑桌架4,在桌面板1和支撑桌架4之间设置有电磁加热器3,电磁加热器3固定安装在支撑框2内;支撑框2活动套压在支撑桌架4上;桌面板1的底面紧贴电磁加热器3套压在支撑框2上。
支撑桌架4包括两个活动支架;如图4所示,活动支架由支撑方条用活页6铰接而成,这两个活动支架相互扣接而构成支撑桌架4。
桌面板1可采用玻璃、瓷砖、木板等非导磁材料,桌面板的厚度为5至15毫米最合适;本实施例桌面板1采用木板制作,厚度为15毫米。
电磁加热器3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显示板及电源开关5安装在支撑框2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遥控信号接收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控制显示板及电源开关5按钮或遥控器控制火力,非常方便。
本发明电磁加热器3不设置在桌面,用餐完毕后只要将火锅拿走即可很方便地清理桌面卫生;同时桌面板1和支撑桌架4以及固定安装电磁加热器3的支撑框2之间都是套接,可方便安装和拆卸,用餐完毕后可迅速拆卸而腾出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未经李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6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