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3429.6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章浩龙;贾月云;祁百慧;李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9/00 | 分类号: | B01J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换 树脂 再生 处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换树脂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更具体说是一种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换柱在化工行业已被广泛应用,交换柱内放置离子交换树脂,与流经的液体化学物进行交换反应,达到交换柱内离子交换的目的。
如在硅溶胶生产中,通常反应得到的硅溶胶为钠型,也就是在硅溶胶中的稳定离子以钠离子为主。然而为提高或改变硅溶胶的一些性能,需要用其它一些离子来取代部分或全部钠离子,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利用交换柱进行离子交换来实现,如用铵离子取代硅溶胶中的部分钠离子,制备铵型硅溶胶,就采用经碳酸氢铵再生处理的交换树脂,使交换树脂与碳酸氢铵的铵离子结合,在交换柱中用铵离子取代硅溶胶中的部分钠离子。硅溶胶中的部分钠离子被铵离子取代后,导致交换柱中的交换树脂的部分铵离子被钠离子取代,这样,交换树脂需要经再生处理,才可继续使用。
交换树脂再生处理也是在交换柱中进行,交换柱为一个圆柱形的筒体,在筒体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交换树脂再生处理一般把交换树脂放入交换柱的圆柱形筒体中,再生物输入进液口,然后流出出液口,使交换柱内的交换树脂与再生物中的离子交换,为使交换树脂中的离子完全被再生物中的离子替代,随着再生物不断输入,出液口流出的液体成分越来越与进液成分接近,直到符合要求。由于现有的交换树脂再生处理是对单个交换柱进行的,即从一个交换柱的进液口输入再生物,然后液体流出出液口,这样不但导致再生物的浪费,还使换树脂再生处理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节约再生物、提高交换树脂再生处理效率的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它包括二个以上交换柱单体和连接管,相邻二个交换柱单体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交换柱单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二个以上交换柱单体的其中一个为起始交换柱单体、一个最终交换柱单体;从起始交换柱单体到最终交换柱单体按序排列,所述除最终交换柱单体以外的交换柱单体的出液口均分别与其后交换柱单体的进液口连接。
它还包括工作转台所述二个以上交换柱单体固定在工作转台上。
上述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将再生物输入起始交换柱单体的进液口,然后从起始交换柱单体的出液口流出,再进入下一个换柱单体的进液口,依次下去,直到液体从最终交换柱单体的液口流出;在完成起始交换柱单体内的交换树脂的再生处理后,将起始交换柱单体移除,使紧跟其后的交换柱单体作为起始交换柱单体,并且在移除的交换柱单体中取出再生处理好的交换树脂,装入未处理的交换树脂后,作为最终后交换柱单体连接到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中。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包括二个以上交换柱单体,从起始交换柱单体到终后交换柱单体,前一交换柱单体的出液口与其后交换柱单体的进液口连接,如果交换柱单体的个数为N,则连接管的数量是N-1。本发明的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使用时,将再生物输入起始交换柱单体的进液口,然后从起始交换柱单体出液口流出,再进入下一个换柱单体的进液口,依次下去,直到液体从最终交换柱单体的液口流出。这样由于再生物进入起始交换柱单体后,流经了所有交换柱单体,因为要使起始交换柱单体内的交换树脂中的离子完全被再生物中的离子替代,随着不断输入再生物,出液口流出的液体成分与进液成分越来越接近,这样流出的液体可依次处理其后的交换柱单体内的交换树脂。
在完成起始交换柱单体内的交换树脂的再生处理后,将起始交换柱单体移除,使紧跟其后的交换柱单体作为起始交换柱单体,并且在移除的交换柱单体中取出再生处理好的交换树脂,装入未处理的交换树脂后,作为最终后交换柱单体连接到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中。这样可节约再生物、提高交换树脂再生处理效率。
另外,将二个以上交换柱单体固定在工作转台上,围成圆形后。这样在完成起始交换柱单体内的交换树脂的再生处理,更换交换树脂后,作为最终后交换柱单体连接到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的操作中,不需要移动交换柱单体,只需改变连接管的连接即可,使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的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交换树脂再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交换柱单体,2-进液口,3-出液口,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3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