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合一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2834.6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华;冉启舸;王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37/00 | 分类号: | F02D37/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合一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合一开关,用于发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发电机中的熄火装置、发动机阻风门开关、燃油箱汽油开关均是单独设计,比较分散,使得需要三套控制机构来分别实现熄火、启闭发动机阻风门、启闭燃油箱汽油的功能,需要占据机体内一定的安装空间,且开启功能复杂、繁琐,不便于维护,不便集中管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三合一开关,将熄火、关发动机阻风门、关燃油箱汽油组合为一个开关,节省了空间,且方便操作并集中管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三合一开关,包括分别定位于逆变器支架上的发动机风门拉索、燃油开关、熄火开关,所述燃油开关通过逆变器支架转动控制有可转动拉索盘,所述发动机风门拉索绕设于所述拉索盘上且该发动机风门拉索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逆变器支架上,同时在所述拉索盘上具有控制所述熄火开关熄火的控制部。
可选的,所述熄火开关上具有控制熄火且可与所述拉索盘上的控制部接触的弹片。
可选的,在所述逆变器支架上设有定位所述发动机风门拉索的支撑孔。
可选的,所述拉索盘为凸轮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仅需对燃油开关的不同控制,即可相应对发动机风门、熄火开关、燃油开关的统一控制,实现了燃油开关、发动机风门、熄火开关三合一,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能,且节省了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三合一开关,包括分别定位于逆变器支架1上的发动机风门拉索2、燃油开关4、熄火开关5,所述燃油开关4通过逆变器支架1转动控制有可转动拉索盘3,所述发动机风门拉索2绕设于所述拉索盘3上且该发动机风门拉索2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逆变器支架1上,同时在所述拉索盘3上具有控制所述熄火开关5熄火的控制部7,该控制部7与所述熄火开关5的开关接触。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旋转燃油开关4,即可实现对该燃油开关4自身的控制,同时,拉索盘3对应转动,该拉索盘3上的控制部7可实现对熄火开关5的自动控制,且绕设于该拉索盘3上的发动机风门拉索2也将随着燃油开关4的不同动作而对发动机风门实现开启或关闭。通过简单的机械联动,即可实现发动机风门拉索2、燃油开关4及熄火开关5三合一控制,便于对发动机风门拉索2、燃油开关4及熄火开关5的集中管理,且节约了装配空间,便于维护。
所述拉索盘3为凸轮盘,且其上具有绕设所述发动机风门拉索2的槽部。通过逆变器支架1将该拉索盘3与燃油开关4联动定位的,当转动燃油开关4即可完成对拉索盘3的转动,在所述熄火开关5上具有控制熄火且可与所述拉索盘3上的控制部7接触的弹片,当拉索盘3转动使得其上的控制部7与熄火开关5上的弹片接触时,即可达到自动熄火目的,让拉索盘3反向转动时,所述控制部7与弹片将会脱开。同理,当拉索盘3以不同方向转动时,绕设于其上的发动机风门拉索2将会拉紧或松开,即实现发动机风门的开启或关闭。
在所述逆变器支架1上设有定位所述发动机风门拉索2的支撑孔,用于对发动机风门拉索2的定位,使得拉索盘3在转动时,该发动机风门拉索2可对发动机风门实现开启或关闭。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2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贝前列素钠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二噻吩并吡啶酮共聚物的半导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