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IC标签发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2690.4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7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泰;陈正松;应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泰 |
主分类号: | G06K1/12 | 分类号: | G06K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ic 标签 发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IC标签(射频标签)制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IC卡发行设备。
背景技术
非接触IC标签(卡)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在交通、银行、身份鉴别、物流配送、商品管理等方面。目前市场上存在非接触IC标签(卡)封装和印刷的设备,但现有的非接触IC标签(卡)的发行,基本上是使用简单的读写器通过专门的软件并来完成的,现有的非接触IC标签(卡)发行流程,是先将非接触IC芯片纸封装成非接触IC标签(卡),再向非接触IC标签(卡)内写入特定数据,完成非接触IC标签(卡)的发行,将非接触IC芯片纸封装成非接触IC标签(卡)可以通过非接触IC标签(卡)的封装和印刷自动化设备完成,而向非接触IC标签(卡)内写入特定数据的发行过程,则需要由人工使用简单的读写器通过专门的软件完成,这种发行方式通过人工一张张发行非接触IC标签(卡),发行速度慢,效率低,且发行错误概率较高,很难适应的大批量非接触IC标签(卡)的发行需求(如在药品、烟草、印章等行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接触IC标签发行设备,能高效地对非接触IC标签的芯片进行身份信息写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IC标签发行设备,其包括发行终端、电机、芯片位置监测模块、读写模块、微处理器;
所述发行终端,用于设定发行数据并输入发行开始或结束指令;
所述电机,用于传送IC标签纸带,当接收到所述微处理器传来的向前、向后或停止传送指令时,向前、向后或停止传送IC标签纸带;
IC标签纸带,包括纸带、标签芯片;
各个标签芯片前后逐一粘附在纸带上;
所述芯片位置监测模块,当在设定位置监测到标签芯片时,输出芯片到位信号到所述微处理器;
所述读写模块,用于同位于设定位置的标签芯片进行射频无线通信;当接收到微处理器发送来的写入身份信息指令时,射频无线发送当前标签身份信息;
所述微处理器,同所述发行终端、电机、芯片位置监测模块、读写模块分别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发行终端设定的发行数据、输入的发行开始或结束指令,按设定规则形成当前标签身份信息,并根据芯片到位信号,发送写入身份信息指令控制所述读写模块射频无线发送当前标签身份信息,发送向前、向后或停止传送指令控制所述电机传送IC标签纸带。
较佳的,所述微处理器工作过程如下:
一.当所述发行终端输入发行开始指令,开始本次发行;
二.发送向前传送指令,控制所述电机向前传送IC标签纸带;
三.当接收到芯片到位信号,发送停止传送指令控制所述电机停止传送IC标签纸带;根据所述发行终端设定的发行数据,按设定规则确定当前标签身份信息;并发送写入身份信息指令到所述读写模块;
四.当所述发行终端输入发行结束指令,或者根据所述发行终端设定的发行数据,按设定规则满足发行结束条件,微处理器停止工作进行步骤六;否则进行步骤五;
五.当接收到芯片到位信号经过第一时间,进行步骤二;
六.本次发行结束。
较佳的,所述发行数据,包括标签识别码初始值、发行数量,还包括发行人识别码、使用人识别码、发行时间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前标签身份信息,包括当前标签身份识别码,还包括发行人识别码、使用人识别码、发行时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设定规则,是所述发行终端输入发行开始指令后,首先以标签识别码初始值作为当前标签身份识别码,随后每发送一次写入身份信息指令,当前标签身份识别码自增设定值,当发送写入身份信息指令的次数达到发行数量,则满足发行结束条件。
较佳的,非接触IC标签发行设备,还包括一废签处理模块;
所述发行终端,包括一标签发行数据库;
所述废签处理模块,同所述微处理器相连;
所述废签处理模块,当接收到微处理器发送来的无效标签指令时,在处于设定位置的标签芯片处的IC标签纸带上印制费签标记;
所述标签发行数据库,用于存储非接触IC标签发行设备的标签发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泰,未经王庆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2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