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7762.6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勤;郭秋山;郝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辉县市四海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45364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石墨制品 提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通细结构石墨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细结构石墨是经过特定的生产工艺过程而制得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有40年历史。但发展很快,应用相当广泛,涉及到冶金、化工、电子、机械、电工、交通运输、航空、原子能和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其制品生产按行业内已认可的工艺标准二浸二焙制品体积密度在1.73-1.75g/cm3。随着市场的需求量增大,产品竞争激烈,高密度,高强度的制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和用户的青睐。怎样在原来工艺的基础上,促使其体密的升级,并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的产品,保证其制品二浸产品达到1.80g/cm3的体密,是人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便于实施且效果好的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
(1)采用输送带传送煅烧原材料,并且一次粉碎和二次粉碎均在密封状况下进行,另外采用管路输送加工料,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杂质灰份的污染,使整个生产过程灰分总量小于0.2%以下;
(2)采用环式炉焙烧,并且在环式炉的内壁上喷浆,控制环式炉的内壁缝隙,使挥发分的排出速度得到控制;
(3)浸渍工序采用循环予热法,使细结构石墨制品在予热工序上受热均匀一致。
所述喷浆采用喷浆机进行,喷料由铝硅酸盐水泥、耐火土粉生料和耐火土粉熟料按3:3:4的比例进行兑料配制,喷浆厚度为2-5mm。所述喷浆机由空压机和注浆泵组成,喷头采用5-20mm的喷头。将铝硅酸盐水泥、耐火土粉生料和耐火土粉熟料倒入搅拌桶内,加入适量水,用手提式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成稀糊状。浸渍设备包括热油炉、热油管道、调节阀门、加热导热油盘管预热室;导热油在热油泵作用下,流经热油管路,进行热循环,达到循环加热。加热温度由安装在管路中的热油阀门进行调节,预热室四周用轻质保温砖进行保温,导热油循环加热使加热温度在250℃左右。加热导热油盘管预热室由无缝钢管经卷管机绕制而成,管与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mm以内,并根据浸渍罐浸渍制品的笼子决定预热室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对传统工艺的输料环节、焙烧环节及浸渍环节进行改进,保证细结构石墨制品达到1.80g/cm3的体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
2、本发明焙烧环式炉采用内壁喷浆(高铝水泥、耐火土)堵漏技术控制缝隙,使挥发分的排出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制品结焦率,焙烧制品的体积密度得到了提升,并且在焙烧过程中废气排量大量减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3、本发明由于喷浆时具有一定的喷射压力,糊状浆料能直接喷射到2mm以上的缝隙中去,达到堵漏效果,但由于焙烧时热胀的情况下,细小的缝隙照样能在负压的作用下,排出挥发粉。
4、本发明由于配料中加入了铝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耐火土粉(生),在环式炉焙烧阶段,由于温度的逐步升高,而结块,附着在炉内壁上,起到了堵漏的效果,且不易脱落。
5、本发明导热油循环加热技术可保证加热温度在250℃左右,完全可以满足浸渍预热工艺的要求。另外,采用导热油循环加热安全可靠,免维护,不用值守,加热温度均匀恒定。
6、本发明浸渍工序采用了循环予热法,保证制品在予热工序上受热均匀一致。经石墨化高温处理,实现了细结构石墨制品体密升级。
7、本发明由人工运输改为输送带传送煅烧原材料,一次粉碎实现了管路密封操作,混捏改造为管路输送沥青、连续轧片、自动冷却、自动储存。二次粉碎也实现了密封操作,管路输送粉,自动储粉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杂质灰份的污染,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灰分总量小于0.2%以下。
8、本发明中环式炉内壁喷浆堵漏技术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环保节能的特点,它有效地解决了环式炉焙烧期间,挥发份排出速度太快,造成制品结构疏松,体密下降,容易产生大量次废品的问题,应用领域广泛,深受市场青睐,易于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辉县市四海商贸有限公司,未经辉县市四海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7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