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药汤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3826.5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香;马兆强;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丽香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6;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妇科 慢性 盆腔 中药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妇科慢性盆腔痛是一起盆腔同一部位疼痛持续发生超过6个月的疾病,多由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慢性盆腔痛多有盆腔微环境的改变,如盆腔淤血、血管功能失调等,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炎、镇痛、激素等治疗,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有益菌和致病菌同时杀灭,使阴道酸碱度改变、菌群失调,致多重感染,致使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痛效果不明显,而且其价格昂贵、停药复发均使病人难以承受。镇痛药物治标不治本,故不能彻底治愈,致使病人长期依赖,胃部刺激不能使用,疼痛使病人抑郁、焦虑、性紊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证引起的疼痛有时应用激素治疗,长期应用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复发致使手术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药汤剂,成本低、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夏枯草11-14%,土茯苓9-11%,茨实7-9%,紫草根6-8%,川楝子5-7%,桂枝6-8%,牡丹皮3-5%,益母草4-6%,柴胡5-7%,透骨草5-7%,桃仁4-6%,路路通3-5%,红花4-6%,石苇7-9%,羌活6-8%,将上述15味原料药洗净加水浸泡,煎熬后去渣滤液,制得汤剂。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夏枯草、土茯苓、茨实、紫草根、川楝子、桂枝、牡丹皮、益母草、柴胡、透骨草、桃仁、路路通、红花、石苇、羌活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服药为夏枯草13.1、土茯苓10.22、茨实8.1、紫草根6.9、川楝子5.6、桂枝7.3、牡丹皮4.07、益母草4.61、柴胡6.1、透骨草6.1、桃仁5.1、路路通4.2、红花4.63、石苇7.07、羌活6.9,取上述15味中草药总重量为150克,将药物以清水300毫升浸泡3小时,先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水煎3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50毫升,药渣加水150毫升,文火煎2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50毫升左右,两煎合并共得100毫升药液。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取药液100毫升,将药液加温到37℃左右,用导尿管插入肛门14cm,用注射器将药液缓慢注入,拔出导尿管,向病侧卧位。治疗期间避开行经期。10天为一疗程。下次经净后重复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丽香,未经张丽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3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