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3616.6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义;马清芝;杜钦君;尹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K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废气 涡轮 驱动 永磁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燃料在汽车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所产生总能量的25%~40%转换为有效功,其余60%~75%都损失掉,其中废气带走的能量为25%~35%,回收利用这部分废气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已公开的发明专利:废气涡轮增压发电机,申请号:02 1 07205.1,由永磁体和线圈绕组构成,方案一:永磁体分别嵌置在压气机叶轮的对称位置上,且其磁极性排列刚好相反,而线圈绕组与永磁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永磁体和线圈绕组是固定在压气机壳体的内侧;方案二:永磁体嵌置在转子主轴上,而线圈绕组也分别排列在相对称的位置上,永磁体和线圈绕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线圈绕组则固定在中间壳体上;方案三:永磁体嵌置在压气机叶轮的背部,而线圈绕组固定在中间壳体的相应位置上,永磁体和线圈绕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该技术方案是将多块永磁体粘接在压气机叶轮上、或者转子主轴上、或者压气机叶轮的背部,由于使用粘接剂粘接永磁体,粘接剂容易老化失效,可靠性差,容易损坏,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直接驱动,节约能源的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其技术内容为:
由废气涡轮机、发电系统、永磁体、转子、前端盖、后端盖组成的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废气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上,发电系统的数量和永磁体的数量相等,永磁体通过第一螺钉、电枢绕组铁芯通过第二螺钉相互间隔分别固定在后端盖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
发电系统由电枢绕组、电枢绕组铁芯、第二螺钉组成,电枢绕组缠绕在电枢绕组铁芯的外圆上,每个电枢绕组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一个电枢绕组的尾端接第二个电枢绕组的首端、依次类推,最后一个电枢绕组的尾端和第一个电枢绕组的首端作为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
转子由转子盘、轴、螺母组成,转子盘为法兰盘式结构,周边设有多个转子极,转子极的数量等于永磁体的数量与电枢绕组铁芯的数量之和,转子盘通过螺母固定在轴上,转子盘与永磁体、电枢绕组铁芯的轴向之间有一定间隙,能够相对转动。
工作原理:磁通由永磁体的N极经过气隙到一个转子极再到相邻的另一个转子极,再经过气隙、电枢绕组铁芯、后端盖到永磁体的S极,形成闭合回路,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涡轮机带动涡轮旋转,涡轮通过轴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电枢绕组铁芯内的磁通不断变化,使电枢绕组产生电动势,给车辆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子为法兰盘结构,既没有电励磁绕组,也没有永磁体,结构简单,转动惯量小,励磁磁场由永磁体提供,无电励磁绕组、电能消耗少,无碳刷滑环结构,故障率低,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上,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直接驱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第一螺钉 2、永磁体 3、第二螺钉 4、后端盖 5、电枢绕组 6、电枢绕组铁芯 7、转子盘 8、螺母 9、前端盖 10、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废气涡轮机、发电系统、永磁体2、转子、前端盖9、后端盖4组成的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废气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9上,发电系统的数量和永磁体2的数量相等,永磁体2通过第一螺钉1、电枢绕组铁芯6通过第二螺钉3相互间隔分别固定在后端盖4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
发电系统由电枢绕组5、电枢绕组铁芯6、第二螺钉3组成,电枢绕组5缠绕在电枢绕组铁芯6的外圆上,每个电枢绕组5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一个电枢绕组5的尾端接第二个电枢绕组5的首端、依次类推,最后一个电枢绕组5的尾端和第一个电枢绕组5的首端作为车辆废气涡轮驱动永磁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
转子由转子盘7、轴10、螺母8组成,转子盘7为法兰盘式结构,周边设有多个转子极,转子极的数量等于永磁体2的数量与电枢绕组铁芯6的数量之和,转子盘7通过螺母8固定在轴10上,转子盘7与永磁体2、电枢绕组铁芯6的轴向之间有一定间隙,能够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3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