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3351.X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魏成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远大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世萱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阀 阀体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球阀是靠旋转阀体中的球体来使阀门连通或断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球阀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结构的不断改进,已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阀类。在我国,球阀被广泛的应用在石油炼制、长输管线、化工、造纸、制药、水利、电力、市政、钢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焊接球阀,品质和高性能的稳定性是普通铸钢球阀所无法达到的,全焊接球阀使用寿命远远大于铸钢球阀,从而更被广泛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焊接球阀具有阀体10、安装在阀体10的流路两端并深入至阀体10内的延长管20、位于阀体10内部的阀球30,在阀体10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孔,用于与开闭把手连接。在加工阀体10上的孔时需要对阀体的圆周面进行夹持来加工,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夹持这样连杆头来加工通孔的夹持装置复杂,从而对连杆头的加工,及其不方便,因此对球阀阀体加工的工作效率低,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出一种能够便于夹持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具有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具有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底板和垂直立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立板,所述第二支座具有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底板和垂直立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相对配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垂直立设有并排的一对月牙形的第一夹持爪,在所述第二立板上贯穿设置有与液压缸的活塞连接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的方向移动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月牙形的第二夹持爪,通过一对所述第一夹持爪的月牙形凹部和第二夹持爪的月牙形凹部从两侧夹持球阀阀体。
另外,优选具有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一立板连接的三角形的第一加强支撑件和与所述第二底座和第二立板连接的三角形的第二加强支撑件。
另外,优选在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具有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支撑台,在所述第一夹持爪和所述第二夹持爪夹持球阀阀体时,所述第一夹持爪的下底面和所述第二夹持爪的下底面被所述支撑台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上述的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能够通过一对第一夹持爪和一个第二夹持爪在三个位置从球阀阀体的圆周面的两侧夹持阀体,这样能够稳定地进行夹持,易于对球阀阀体进行加工。而且夹持装置的结构简单,夹持动作简便,从而能够提高对球阀阀体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通过设置加强支撑板能够对立板进行辅助支撑,这样能够增加立板的受力程度。通过设置支撑台30能够在对球阀阀体进行加工时,从下方对球阀阀体进行支撑,这样在对球阀阀体的加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夹持球阀阀体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夹持球阀阀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球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夹持球阀阀体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夹持球阀阀体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球阀的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球阀阀体的夹持装置,具有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支座10和第二支座20,第一支座10具有安装在工作台T上的第一底板11和垂直立设在第一底板11上的第一立板12,第二支座20具有安装在工作台T上的第二底板21和垂直立设在第二底板21上的第二立板22,第一立板11与第二立板21相对配置,在第一立板12上垂直立设有并排的一对月牙形的第一夹持爪13,在第二立板22上贯穿设置有与液压缸(未图示)的活塞连接且能够沿着垂直于第二立板22的方向移动的连接轴23,在连接轴23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月牙形的第二夹持爪24,通过一对第一夹持爪13的月牙形凹部和第二夹持爪24的月牙形凹部从两侧夹持球阀阀体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远大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远大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3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