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点光源簇的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1301.8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谭智勇;曹俊诚;张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光源 产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激光光路校准过程中点发散光源的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路校准技术中,理想的点光源是实现精确光路校准的关键组件。点光源的产生方法种类繁多,但大多数从光源本身的结构着手,力求制备一种发光接近理想点光源的装置,尽管该方法可以从本质上解决点光源产生的问题,但造价昂贵,较难实现。实际上,在波长较长的红光、红外光以及太赫兹波频段,光路校准的精度要求远低于短波长波段,其对点光源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鉴于此,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在波长较长的红光、红外光以及太赫兹波频段的点光源。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路校准过程中简单易行的点发散激光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点光源簇的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激光束(21)的激光源(11)、位于激光器一侧并设有通孔的光阑(12)以及位于光阑一侧、均匀分布微孔的滤纸(13);
所述激光源(11)产生的激光束(21)经过光阑(12)的通孔后被限制为与通孔直径相等的入射激光束(22),该激光束(22)垂直入射滤纸(13)表面发生衍射,产生与入射激光束(22)束径等大的激光点光源簇,形成点发散激光(23)。
优选地,所述滤纸(13)为慢速定量滤纸。
优选地,所述激光源(11)为激光波长大于等于红光波长的光源。
优选地,所述激光源(11)产生的激光束(21)的束径大于光阑(12)的通孔直径。
优选地,所述激光源(11)为激光笔,其输出激光为波长650-660nm的红光。
优选地,所述滤纸中的微孔直径为1000nm,微孔间距为1000nm。
优选地,所述光阑(12)与所述激光笔(11)的激光输出端距离为2mm,所述光阑(12)的通孔直径为0.5mm。
优选地,所述滤纸(13)与所述光阑的距离为1.5mm。
本发明利用滤纸微孔的衍射原理,将入射激光束转化为可用于光路校准的点发散激光,方便而有效地解决了光路校准中点光源的产生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激光源的选择广泛,易于实现;
(2)装置中光阑孔径大小可调,易于实现不同大小激光点源簇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激光点光源簇的产生装置的结构及光路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激光源 12、光阑
13、滤纸 21、激光束
22、激光束 23、点发散激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附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点光源簇的产生装置,如图1所示。
该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激光束21的激光源11、设有通孔的光阑12和以及均匀分布微孔的滤纸13,激光源11发出的激光束21经过光阑12的通孔的限制后缩小为直径更小的入射激光束22,该入射激光束22垂直入射到滤纸13表面,经过滤纸13中的微孔衍射后形成点发散激光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路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HUD亮度改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