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危险性动态分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8980.3 | 申请日: | 2013-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涛;王晓丽;崔益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化工 码头 液态 化学品 管道 泄漏 危险性 动态 分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码头风险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危险性动态分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规模日趋扩大化、集中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产业区围绕石油化工码头的建设应运而生。石油化工码头是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和装卸的集中场所,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石油化工码头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管道运输是石油化工码头危险化学品装卸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管道内部压力变化或是外力作用下,极容易发生管道泄漏事故,这也是石油化工码头的主要事故源头之一。
由于石油化工码头规模庞大,往往超过百万吨级,经常存在多种危险化学品同时装卸情况,很难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管道运输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需要对管道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级管理。目前,现有的管道危险性评价方法多采用赋权法,仅从工艺危险性的角度考虑,客观性欠佳。本发明鉴于危险化学品存在不同的危险性,从不同物料的运输工艺危险性差别和泄漏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出发,将主、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通过数值模拟对运输不同化学品管道的危险性进行预先分级,得到了各管道间的相对危险程度。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分级档数,对危险性高的管线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对于危险性低的管线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其危险性不再升高,有利于提高石油化工码头的安全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危险化学品运输管道风险评估技术的不足,对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危险化学品管道进行危险性动态分级,提出一种可实施的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危险性动态分级方法,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危险性动态分级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管道的泄漏孔尺寸确定泄漏源形式,泄漏源形式分为液体管口泄漏和液体管道小孔泄漏;
(2)根据步骤(1)确定的泄漏源形式建立泄漏模型,求出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3)根据步骤(2)确定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量,求出泄漏液体形成液池的最大面积;
(4)根据步骤(3)确定的泄漏液体形成液池的最大面积建立液池蒸发模型,求出危险化学品的蒸发量;
(5)根据危险化学品管道泄漏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建立事故伤害模型,计算出12种事故后果评价指标;
(6)用ICI蒙德法评价石油化工码头管道运输工艺单元的危险性,得到4种工艺危险性评价指标;
(7)将步骤(5)和步骤(6)得到的共计16种指标作为各条运输管道的特征指标,采用DT动态分级法对各条管道进行分级,得到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的危险级别。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方法可以根据石油化工码头管道运输的实际操作情况,数值模拟石油化工码头管道泄漏事故后果;合理的运用DT动态分级模型,将管道运输工艺的主观危险性指标和事故后果评价的客观性指标相结合,确定不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道的相对危险性等级。该方法有利于确定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的重点目标,合理的安排事故救援力量,可将安全管理的效率提升20%~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本发明的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危险性动态分级方法在某码头的实施为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石油化工码头液态化学品管道泄漏危险性动态分级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根据管道的泄漏孔尺寸确定泄漏源形式,泄漏源形式分为液体管口泄漏和液体管道小孔泄漏。两种泄漏源形式的确定方法,是根据泄漏孔径的大小来判别。由于外界的撞击、碰撞或者设备的腐蚀、磨损造成管道上出现裂缝或裂孔,尺寸一般在20mm以下的为液体管道小孔泄漏;当管线发生爆裂、折断或因法兰连接失效等,造成液体经管口泄漏,管口泄漏的尺寸一般为管径大小的为液体管口泄漏。
(2)根据步骤(1)确定的泄漏源形式建立泄漏模型,求出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所述步骤(2)所述的建立泄漏模型如下:
(a)液体管口泄漏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89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除去茶叶和咖啡污渍的非漂白程序
- 下一篇:标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