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问题求解过程的习题语义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2896.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符红光;钟秀琴;王庆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景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27 | 分类号: | G06F17/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问题 求解 过程 习题 语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问题求解过程的习题语义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深化,习题语义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有关的理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传统习题或题库系统缺少语义或智能性,计算机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次,题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题库资源难以共享。传统习题都是以文本格式进行存储,未考虑题目与解题过程的语义,以及习题之间的关系。习题涵盖了某个学科或课程的知识点或知识网络,而这些题目与解题过程的语义,以及习题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问题求解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问题求解过程的习题语义化方法,该方法针对习题的题目及问题求解过程,将所涉及领域的定理的推导条件、原因和结论提取出来,并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取出来,构建知识网络,再利用该知识网络对题目及解题过程进行语义化,变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有利于资源共享。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基于问题求解过程的习题语义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一个领域,利用自然语言解析工具对该领域内的定理进行解析并对其进行语义化,形成描述领域知识的知识网络;
S2:提取领域内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其添加到步骤S1中所建立的知识网络中;
S3:输入题目文本信息,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进行拆分,并对已知条件划分成段并编号,再利用自然语言解析工具对每个分段及结论进行解析并对其语义化;
S4:输入解题过程文本信息,结合步骤S3中的已知条件信息对该解题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编号,并利用步骤S2中构建的知识网络来构建或查找每个解题步骤的推导条件、结论和对应的定理信息即原因,再利用自然语言解析工具进行解析并对其语义化,从而完成问题求解过程的语义化。
步骤S1中,利用自然语言解析工具根据推导条件在前、结论在后的结构对定理进行解析,提取该定理的推导条件和结论,并将推导条件、定理和结论构建成主谓宾结构,存储为RDF三元组,添加到知识网络中,形成该领域的知识网络。
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进行拆分;
S32:再以标点符号为标志符,对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段,并对其进行编号;
S33:再将经步骤S32处理过的已知条件和步骤S31中的结论用自然语言解析工具解析成树,提取其主谓宾,存储为RDF三元组。
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对解题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编号;如果当前步骤为已知条件,则编号为已知条件中对应的序号;如果当前步骤为新生成的结论,则对当前步骤进行自动编号,编号的序号从已知条件最大编号加1开始,直到对解题过程中的所有步骤编号完毕;
S42,包括:
A:对解题过程中新生成的结论即新步骤进行解析,得到该新步骤的推导条件、原因和结论;
A1:如果该新步骤未标注原因,则推导条件为该步骤之前的一个原因或结论步骤对应的编号;再根据此步骤的推导条件和结论,在已构建好的知识网络中找到相应的定理,得到其原因;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定理,再继续添加该步骤之前的一个原因或结论步骤之前的原因或结论步骤对应的编号,直到找到相应的定理或推导条件全部添加完为止;
A2:如果该新步骤已注明了原因,则对应的定理已知,根据结论和原因在已构建好的知识网络中找到相应的推导条件,且该推导条件为该新步骤之前的一个或多个原因或结论步骤对应的编号;
B:再将推导条件、原因和结论构建成一个主谓宾结构,并存储为RDF三元组;其中,三元组主语为推导条件信息,谓语为原因信息,宾语为结论信息;
C:将上述三元组信息进行抽象模型提取,并搜索知识网络中是否已存在该三元组,如果不存在,则把该三元组添加到知识网络中;
D:重复步骤A到C,直至完成对解题过程中的每个新生成的结论的语义化,即完成问题求解过程的语义化。
E:构建此题目及解题过程的XML文档。
名词解释
知识网络:是知识元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的网络。如果把知识元看作节点,知识元之间的联系用一条边来表示。那么所有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叫做知识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景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景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2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采水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儿科用体温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