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力式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60809.8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王振国;付博文;李大鹏;夏智勋;王德全;隆清贤;梁文鹏;杨阳;罗世彬;柳军;金亮;曾庆华;郭振云;李洁;颜力;黄伟;罗文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服务中心 11043 | 代理人: | 钱立亚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力式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飞行器燃油储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飞行器,如飞机等都是采用整体式金属油箱,或者橡胶油囊的形式存储燃油,有一种供油方式为直接增压式,是指将自带的气罐中存储的高压气体通入到油箱中,通过直接挤压油囊的方式,将燃油喷到燃烧室内,实现燃油的供应。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燃油的挤压方向进行控制,在挤压燃油过程中,燃油质心偏差幅度较大,影响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增加了飞行控制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直接增压式油箱挤压方向不可控带来的安全隐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承力式油箱。
采用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一种承力式油箱,包括加强框,进气口,进出油口,油囊间连接孔,舱间通气孔,外壳,内筒,油囊;内筒为圆台形或圆柱形,加强框为圆环形,加强框内径与内筒外径相适应,加强框为3~5个,套接于内筒上,沿内筒轴向均匀分布,并进行焊接,油囊为开口圆环状,与加强框个数相适应,分成相应的单元,相邻单元间有油囊间连接孔连接,包覆在内筒上,将外壳套装在油囊及加强框外,与加强框进行焊接,端面的加强框上设有进气口,进出油口,进气口与进出油口可以在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上,除两端面的加强框外,其余加强框上均设有舱间通气孔,舱间通气孔为4~10个;通过加强框将外壳与内筒焊接为一体。
由于将油囊固定到油箱内壁中心筒上,供应系统阀门打开时,高压气体通入到油箱内,高压气体由外向内进行挤压油囊,实现挤油方向可控,解决了燃油质心偏差幅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加工周期短,适用于航天飞行器燃油存储和挤压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承力式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进气口示意图;
图3:本发明进出油口示意图;
图4:本发明油囊间连接孔示意图;
图5:本发明舱间通气孔示意图;
图6:本发明挤油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本发明加强框示意图;
图8:本发明油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承力式油箱,包括加强框1,进气口2,进出油口3,油囊间连接孔4,舱间通气孔5,外壳6,内筒7,油囊8。
内筒7为圆台形或圆柱形,如图1所示,加强框1为圆环形,如图7所示,加强框1内径与内筒7外径相适应,加强框1为3~5个,套接于内筒7上,沿内筒7轴向均匀分布,并进行焊接,油囊8为开口圆环状,如图8所示,与加强框1个数相适应,分成相应的单元,相邻单元间有油囊间连接孔4连接,如图4所示,包覆在内筒7上,将外壳6套装在油囊8及加强框1外,与加强框1进行焊接,端面的加强框1上设有进气口2,进出油口3,如图2、图3所示,进气口2与进出油口3可以在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上,除两端面的加强框外,其余加强框上均设有舱间通气孔5,如图5所示,舱间通气孔5为4~10个。通过加强框1将外壳6与内筒7焊接为一体,能够承受较高的内压。
首先将燃油由进油口3加注到油囊8内,燃油通过油囊8上的油囊间连接孔4将燃油充满油囊8各个单元,待燃油加注结束后,将进出油口3连接到燃烧室;然后将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口2通入到焊接成形的油箱内,高压气体通过各舱室上的舱间通气孔5充满整个箱体,待达到指定气压后,进行挤压油囊8,将燃油通过进出油口3通入到燃烧室进行供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60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发布/订阅消息系统中管理消息订阅
- 下一篇:用于提供数据完整性的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