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5560.1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葛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真空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能优良、便于实施抽真空操作的注塑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注塑模具种类繁多,依照其成型特性可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和热塑性塑胶模具;依照其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注射模等。
随着塑料原材料性能不断提高,各行业使用塑料模具的比例日趋增大,对注塑模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注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模腔填充不足,压缩空气灼伤制品以及制品表面流线、焦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模腔排气不良,人们通常是在模具分型面上开排气槽,并在上模上加顶针,但该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生产过程不稳定,注塑制品的成型质量不高。为此,人们研发了抽真空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避免原料填充不足以及空气灼伤的现象,但现行技术在模腔密封性能方面还不够理想,模具的真空度较低,直接影响了注塑制品的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其上、下模之间增设的密封圈结构可有效改善了模具在抽真空操作时的密封条件,提高注塑制品的成品质量。
本发明是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两模配合时形成注塑模腔,上模的顶部开设注料孔,所述的上、下模之间设置密封圈结构,所述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注塑模腔的外围,所述的密封结构由密封环和密封环槽组成,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密封环设置在上模的下表面,所述的密封环槽开设在下模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环由钢圈和橡胶圈组成,橡胶圈的一端嵌入钢圈,并通过高温胶粘合实现粘合连接;其另一端与密封环槽配合,实现密封效果。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橡胶圈嵌入密封环槽一端的端部为球形结构,其直径约为橡胶圈厚度的1.3-1.4倍。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钢圈与上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钢圈材质可选用低碳钢或有色金属,橡胶圈材质可选用氯丁橡胶或乙丙橡胶。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环槽的底部开设单向的环形圆弧槽结构,该圆弧槽的规格与橡胶圈端部的球形结构匹配,其朝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在上、下模之间增设的密封圈结构可有效改善了模具在抽真空操作时的密封条件,使注塑模腔更快的得到更好、更稳定的真空度,提高注塑制品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中密封圈结构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上模,2、下模,3、注塑模腔,4、注料孔,5、密封环,6、密封环槽,7、钢圈,8、橡胶圈,9、圆弧槽,10、球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中密封圈结构的放大图;该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两模配合时形成注塑模腔3,上模1的顶部开设注料孔4,所述的上、下模之间设置密封圈结构,所述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注塑模腔3的外围,所述的密封结构由密封环5和密封环槽6组成,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密封环5设置在上模1的下表面,所述的密封环槽6开设在下模2的上表面。
本发明提及的便于抽真空的注塑模具中,密封环5由钢圈7和橡胶圈8组成,钢圈7与上模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橡胶圈8的一端嵌入钢圈7,并通过高温胶粘合实现粘合连接;其另一端与密封环槽6配合,实现密封效果
橡胶圈8嵌入密封环槽6一端的端部为球形结构10,其直径约为橡胶圈8厚度的1.3-1.4倍;密封环槽6的底部开设单向的环形圆弧槽9结构,该圆弧槽9的规格与橡胶圈8端部的球形结构10匹配,其朝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该结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橡胶圈8与密封环槽6的贴合强度,使模腔的密封性能更加优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5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