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玻璃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0700.6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春水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C04B35/14;B28B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袁周珠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玻璃 装饰 陈设 艺术 瓷器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彩色玻璃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属于瓷器生产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艺术陶瓷也可以称之为陶瓷艺术,为陶艺和瓷器艺术的总称。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质朴的品格,唐宋陶瓷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彩缤纷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烧造成功,刻画花等多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为后来艺术陶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陶瓷艺术品以其精巧的装饰美、梦幻的意境美、陶艺的个性美、独特的材质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陶瓷工艺品表面离不开装饰,高水平的装饰对提高制品的质量及档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工艺美术结合在陶瓷饰品加以整合,如绘画、描金、贴花等等。201310057967.9和201310057934.4分别公开了一种微小马赛克电镀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和一种塑料及珍珠粉合成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但是其制作工艺较复杂,色彩搭配单一且立体感欠缺。而彩色玻璃的色彩鲜艳且立体感强烈,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广泛用于装饰产业上,将彩色玻璃陈设艺术瓷器的装饰,效果好,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感和价值。本发明针对市面上陈设艺术瓷器的装饰多为贴花、彩绘,产品种类较单一、立体感不强的情况,开发一种彩色玻璃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为消费者提供美观大方的陈设艺术瓷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彩色玻璃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方法,回收废旧的玻璃生产有色玻璃,能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美感以及强烈的立体感,同时又变废为宝,节约能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彩色玻璃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瓷泥的选用:选用普通的中温烧成瓷泥,由以下重量份组成:SiO2 61~68份,Al2O3 23~27份,Fe2O3 0.16~0.20份,MgO 0.20~0.38份,TiO2 0.02~0.04份,CaO 0.2~0.4份,K2O 3.0~4.8份,Na2O 1.6~2.0份和IL 2.0~5.0份,瓷泥的含水率为25~26份。
(2)瓷器素坯的加工:将瓷泥加入水、水玻璃和腐殖酸钠,加入的比例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瓷泥 : 水 : 水玻璃 : 腐殖酸钠=94 : 0.8 : 5 : 0.2,然后用搅拌机搅拌1.5~1.8小时,过100~200目振动筛;备好石膏模具注浆成型,干燥后在陶瓷窑炉中进行烧对结,制成瓷器素坯,烧结温度控制在1250~1280℃,烧结时间7~8小时。
(3)有色玻璃的加工:玻璃材料选用废弃的材料回收再利用,根据要装饰的陈设艺术瓷器形状,将玻璃切割成符合要求的尺寸,然后在600℃~620℃温度下加热到接近软化点,进行快速均匀冷却而得到钢化玻璃,再在钢化玻璃表面喷涂一层玻璃晶油,并涂上所需颜色,风干2小时,将钢化玻璃击碎成颗粒状,粒度在2~4mm之间。
(4)装饰彩色玻璃颗粒:在需要拼贴钢化玻璃的瓷器素坯上涂上万能胶,再贴上钢化玻璃颗粒,再用金属滚筒将其压紧,风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该方法制得的陈设艺术瓷器,具有鲜艳的颜色以及强烈的立体感,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且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图形。彩色玻璃以粘贴的方式装饰在陶瓷表面,不需要烧制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玻璃材料选用废弃的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节约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利于环境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彩色玻璃装饰陈设艺术瓷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春水,未经陈春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0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