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事件提醒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6300.8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陶发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事件 提醒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件提醒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电子设备都提供了提醒服务,用户可以设置提醒事件和触发时间,当到达触发时间则将提醒事件推送给用户。电子提醒服务代替了传统的便条纸,使事件提醒更加方便、有效。然而,现有的电子提醒服务通常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一次性或周期性地对用户进行提醒。对于一些并非十分重要的事件,在用户处于忙碌状态时提醒会给用户造成打扰,而且当用户忙完当前手上的事情时,很有可能会忘记之前的提醒,如此一来,提醒就失去了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事件提醒的方法及终端,可在用户空闲的时间提醒用户去完成提醒事件,智能化而且人性化。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事件提醒方法,可包括:
设置闲时运行程序,并对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设置时间阈值,其中所述闲时运行程序为用户在空闲时运行的应用程序;
记录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
当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生成提醒事件的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可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闲时运行程序,并对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设置时间阈值,其中所述闲时运行程序为用户在空闲时运行的应用程序;
计时模块,用于记录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
提醒模块,用于当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生成提醒事件的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记录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当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达到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时,则说明用户处于空闲状态,此时生成提醒事件的提示信息,在用户空闲时提醒用户去完成提醒事件,智能化而且人性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事件提醒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事件提醒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事件提醒方法及终端,可以在用户空闲的时间提醒用户去完成提醒事件,智能化而且人性化。以下结合附图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事件提醒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事件提醒方法可包括:
S101,设置闲时运行程序,并对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设置时间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闲时运行程序是终端上安装的、用户在空闲时可能会运行的应用程序,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每个闲时运行程序可以分别对应一个不同的时间阈值,也可以对应相同的时间阈值。具体实施时,该闲时运行程序可以是默认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终端设置的,优选地,可以将娱乐类的应用程序设置为闲时运行程序,例如微博、淘宝、QQ、微信、浏览器、小说阅读器等。当用户使用这些闲时运行程序持续的时间达到设置的时间阈值时,则认为用户当前是空闲的。例如,当用户打开微博的时间超过3min,或者聊QQ的时间超过5min时,认为用户当前是空闲的。
S102,记录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
具体实施中,若设置了多于一个闲时运行程序,则记录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为记录每个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
S103,当所述闲时运行程序运行的时间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生成提醒事件的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6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