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书法复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3128.0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2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袁继友;谢庆旭;姚恩东;蒋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英华湖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00 | 分类号: | B41J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法 复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法笔,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使用书法笔自动作出书法复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书法作品为纯手工作品,大多通过临摹或影印的方式复制,还没有能够自动作出书法作品的装置,不能再现书法作品的产生过程,也不能批量地制作出书法作品供人学习收藏。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创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再现书法过程的装置来批量复制书法作品。
本发明的一种书法复制装置,包括本体支架、书法笔、夹持机构、平移机构与旋转机构;
所述书法笔通过所述夹持机构连接到所述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书法笔作旋转运动;
所述旋转机构连接到所述平移机构,并沿所述平移机构滑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本体支架上;
所述旋转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的书法复制装置还包括方向转换机构;
所述方向转换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书法笔的角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方向转换机构包括转动球头;
所述转动球头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带动所述书法笔作360度旋转。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底座、转台与第二导轨;
所述底座连接到所述第一导轨上,沿所述第一导轨作直线运动;
所述转台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台相对所述底座作旋转运动;
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在所述转台上,在所述转台上作直线运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的书法复制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
所述书法笔通过所述夹持机构连接到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书法笔的力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的书法复制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五台电机;
所述第一导轨、所述转台、所述第二导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方向转换机构分别由一电机驱动;
通过控制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转台、所述第二导轨连接的所述电机的速度,控制所述书法笔的速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的书法复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分别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动时间、运转速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两条。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的书法复制装置还包括加注机构;
所述书法笔的顶端具有注入口;
所述加注机构与所述注入口相连接,用于往所述书法笔中注入墨水。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书法复制装置通过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复合,模拟书写过程的运笔轨迹,进行书法过程的多次重复,以复制书法作品。通过控制书法笔的力度和角度,高质量地书写书法作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书法复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书法复制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书法复制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书法复制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不能自动作出书法作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书法复制装置来实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书法复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书法复制装置100包括书法笔110、夹持机构120、平移机构130、旋转机构140与本体支架190。
书法笔110为毛笔或者钢笔,书法笔110通过夹持机构120连接到旋转机构140,旋转机构140带动书法笔110作旋转运动。
旋转机构140连接到平移机构130,并沿平移机构130滑动。书法笔110通过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模拟书法过程中的运笔轨迹,从而作出书法作品。
本体支架190为书法复制装置100的承载基础。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平移机构130包括第一导轨131,第一导轨131的两端连接在本体支架190上。第一导轨131使用铝型材制作,铝型材具有强度较高、质量轻、不易生锈的特点,制成的书法复制装置100便于携带,方便保养,使用寿命较长。
旋转机构140连接到第一导轨131,旋转机构140自身作旋转时还可以沿第一导轨131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英华湖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科英华湖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3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防伪系统、移动终端以及防伪标签
- 下一篇:一种薄膜印刷的加热烘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