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1426.6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腾;林祈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4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徐洁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线圈以及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绕线后未作点焊的线圈,以及一种可制造该无点焊线圈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电感器(Inductor)又称为线圈(coil),为被动元件的一种;具有抗拒任何电流变化的电子元件,它是由线材绕着支撑的卷芯部所组成,而卷芯部可以是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电感器是借线圈电流变化,以产生磁通量变化,根据磁场的现象做成的电路元件,其中磁场的来源是电荷在流动,它就是电流所形成。交流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而变动的磁场会感应出电流,其线性关系的比例,一般称为电感。
先前技术关于线圈的制作过程中,通常包括两部分工艺,一者为绕线工艺,另一者为沾锡工艺;在绕线工艺中,必须在一“工”字型的芯材上两凸缘部间的卷芯部卷绕线材,一般线材的绕线方式采在一绕线设备上以一震动送料机震动送料,将芯材逐一送至一夹具,使夹具夹持一端的凸缘,然后由一绕针引线材一端先绕经卷芯部一端未被夹具夹持的凸缘的一侧并先进行点焊,以固定线材一端的线端,然后绕针再引线材卷绕两凸缘部间卷芯部一定圈数后,将另一端的线材线端再以点焊焊接于凸缘另一侧,并于剪断线材末端与绕针脱离后,完成线圈绕线工艺并将线圈成品排出收集;接着操作人员将所收集完成绕线的线圈再倒入另一台沾锡设备的震动送料机进行沾锡工艺,使其经由震动送料依序被移送至一锡槽沾附锡液于该线圈凸缘处的二点焊部位,沾锡完成后再排出收集以完成整个线圈的制作。
发明内容
先前技术中的线圈制作,其所采用的绕线方法使绕线工艺中必须作二次的电焊来进行线端的固定,这使得工艺变得冗赘及高耗电!同时在完成线圈绕线后必须进行人工搬送至下一沾锡工艺,亦造成人力的损耗、不良率及成本的增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作二次电焊来进行线端的固定的线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机台中完成绕线及沾锡的线圈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作二次电焊来进行线端的固定的线圈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作二次电焊来进行线端的固定的线圈制造装置。
依据本发明目的的线圈,将线材卷绕于一芯材的卷芯部,该线圈包括:一芯材,其具有位于两端的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位于其间的卷芯部;该卷芯部卷绕线材,其形成一由入线端所构成的第一线端以及由出线端所构成的第二线端,第一线端及第二线端分别但同一方向地自第一凸缘一侧弯折并各覆靠于第一凸缘固定。
依据本发明另一目的的线圈制造方法,是将线材卷绕于一芯材的卷芯部,其在一机台上执行包括:一挂线工艺,在一搬送装置上将线材卷绕于线圈的芯材的卷芯部;一断线工艺,用以将完成卷绕后的入线端及出线端线材与线圈断开脱离;一排废线工艺,将与线圈脱离的入线端及出线端线材排除;一取料工艺,将完成绕线的线圈自搬送装置上取下并转置于下一沾锡工艺的搬送装置中;一沾锡工艺,将完成绕线的线圈其剩余卷绕于芯材的线材入线端及出线端与第一凸缘借沾附锡液而贴附固设。
依据本发明另一目的的另一线圈制造方法,将线材卷绕于一芯材的卷芯部,其特征在于:线圈的绕线与沾锡工艺在一机台上完成,线材在一具多个工作站的搬送装置上完成线材卷绕的绕线工艺后,进行一取料工艺,其以可移送于绕线工艺与沾锡工艺间的转换装置来执行,转换装置将完成绕线的线圈自绕线工艺移出时,将线圈执行一旋转方向程序,使各线圈待沾锡面朝下以进行沾锡。
依据本发明又一目的的线圈制造方法,将线材卷绕于一芯材的卷芯部,其在线材卷绕过程,使线材自一绕针穿经伸出而以一端是夹于一线夹,绕针由绕线路径的线夹后端绕至前端,并牵引线材入线端被定位,并续牵引线材卷绕芯材一预定圈数后绕出,同时牵引线材出线端被定位后,使线夹夹持线材并牵拉线材出线端受一断线元件所切断。
依据本发明又一目的的另一线圈制造方法,将线材卷绕于一芯材的卷芯部,其特征在于:在线材卷绕过程,使线材自一绕针穿经伸出而牵引,形成绕线路径包括:由一第一夹线栓绕经并受定位后绕经一第一挂线体而至芯材进行卷绕的作为入线端的第一线端,以及由芯材绕出而经一第二挂线体至第二夹线栓受定位后牵出的作为出线端的第二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1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门的油压铰链缓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把手可拆卸的三叉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