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6760.2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卢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洁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K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环保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
背景技术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聚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所谓塑料,其实它是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形状跟天然树脂中的松树脂相似,但因经过化学手段进行人工合成,而被称之为塑料。研究发现聚乳酸树脂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可在土壤中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塑料产品不如一次性的杯子,刀叉,盘子,塑料袋,理论上可以用生物塑料材料来生产,不过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性能上存在一定缺陷未能达到人们的要求,一直以来未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耐热性能好,韧性强,降解性能好,且配方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包括聚乳酸、聚已内脂、稳定剂、抗氧化剂、短石棉纤维、增容剂、偶联剂,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的配方各成分的重量配比范围为,所述聚乳酸占,34%-37%,聚已内脂占15%-17%,稳定剂占2%-4%,抗氧化剂占1.5%-2.5%,段石棉纤维23%-28%,增容剂为4%-6%,偶联剂为2%-5%,余量杂质占0.5%-3.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降解塑料,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所述聚乳酸占,36%,聚已内脂占17%,稳定剂占3.8%,抗氧化剂占2.3%,段石棉纤维27.5%,增容剂为5.5%,偶联剂为4.5%,余量杂质占3.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溶剂为聚山梨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偶联剂为锆类偶联剂。
本发明供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采用环保度高的可降解的聚乳酸和聚已内酯聚合使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耐热性能好,韧性强,降解性能好,且配方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适合广泛的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公开的发明专利是这样来实现的,实施例1,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包括聚乳酸、聚已内脂、稳定剂、抗氧化剂、短石棉纤维、增容剂、偶联剂,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塑料的配方各成分的重量配比范围为,所述聚乳酸占,34%-37%,聚已内脂占15%-17%,稳定剂占2%-4%,抗氧化剂占1.5%-2.5%,段石棉纤维23%-28%,增容剂为4%-6%,偶联剂为2%-5%,余量杂质占0.5%-3.5%。
实施例2,所述可降解塑料,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所述聚乳酸占,36%,聚已内脂占17%,稳定剂占3.8%,抗氧化剂占2.3%,段石棉纤维27.5%,增容剂为5.5%,偶联剂为4.5%,余量杂质占3.4%。
实施例3,所述增溶剂为聚山梨酯。本品属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聚山梨酯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对电解质有显著的抵抗力,亲水性强,广泛应用于液体、半固体、固体制剂中,作O/W型乳化剂、增溶剂、湿润剂、分散剂和稳定剂。
实施例4,所述偶联剂为锆类偶联剂。偶联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亲无机基团,可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作用;另一部分是亲有机基团,可与合成树脂作用。
本发明供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采用环保度高的可降解的聚乳酸和聚已内酯聚合使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耐热性能好,韧性强,降解性能好,且配方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适合广泛的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上述仅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洁,未经卢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