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弹安全发射系统的发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6588.0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7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本军;李加宝;李颖;范文晶;赵伟忠;周黎敏;孙刚;叶智明;高方军;黄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F5/00 | 分类号: | F41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徐钫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弹 安全 发射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弹发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弹安全发射系统的发射方法。
背景技术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安全性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安全第一,在武器装备研制与使用中是毋庸置疑的。安全性是武器系统的固有属性,是保障使用安全的前提条件。提高产品安全性,确保安全是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和保障的首要要求,高安全性是保证武器装备使用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导弹武器系统安全性中导弹安全是最核心项目,而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发动机安全是导弹武器系统安全性的最核心项目。
[0003] 此外,武器系统的武器火力密度也越来越高,发射系统管理和控制导弹的数量成倍增加,国内外导弹发射密切相关的的发射系统正朝着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发展方向,同时对导弹发射安全及可靠性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导弹发射安全性设计面临新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导弹发射安全性、可靠性指标需求不断提高,原有设计已不满足设计要求,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弹高安全及可靠的发射系统发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弹安全发射系统包括:发控系统、发射箱/筒;所述发控系统包括点火电源和发控单元,所述发控单元包括战斗发射令继电器、发动机点火继电器、电阻;所述发射箱/筒包括固弹机构微动开关;火工品与所述电阻并联后,一端依次串联所述固弹机构微动开关、发动机点火继电器的第一组触点开关、战斗发射令继电器的第一组触点开关;另一端接地,并依次串联发动机点火继电器的第二组触点开关、战斗发射令继电器的第二组触点开关。
进一步,所述点火电源还包括战斗令开关,战斗令开关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与战斗反射令继电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阻的阻值大于80 KΩ。
进一步,所述发射系统内的点火通路采用双绞屏蔽线;所述电阻的安装位置近邻导弹接口。
进一步,所述发射系统的发动机不能正常点火概率为:
,
其中,为固弹机构微动开关失效率,为发动机点火继电器失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安全发射导弹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所述发控系统切换入战斗态,控制所述点火电源输出;
步骤二、接着,战斗态下进入发射阶段,战斗发射令继电器动作触点闭合;
步骤三、再接着,发射阶段执行到固弹机构完成解锁,固弹解锁微动开关闭合;
步骤四、执行发动机点火指令,控制发动机点火继电器触点闭合,最终送出有效发动机火工品点火电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关键器件选用等级,触点冗余设计等,用以保证发射系统可靠性,多重逻辑控制用以提高安全发射安全性。
发射系统内部将火工品并联大阻值电阻后接机壳地,从而可以避免点火通路静电积累,最大限度地保证导弹火工品在导弹装填时的安全性;将该电阻安装位置尽量靠近导弹接口,点火通路线缆采用双绞屏蔽线及并联大阻值电阻,采取上述三种方式大大减小电磁场干扰引起的感应电流,从而保证导弹火工品在导弹装填及在架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拱的导弹安全发射系统;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弹安全发射系统的发动机点火逻辑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导弹安全发射系统包括:
发控系统01、发射箱/筒02;所述发控系统01包括点火电源011和发控单元012,所述发控单元012包括战斗发射令继电器0121、发动机点火继电器0122、电阻0123;所述发射箱/筒02包括固弹机构微动开关;导弹03的火工品与所述电阻0123并联后,一端依次串联所述固弹机构微动开关、发动机点火继电器0122的第一组触点开关、战斗发射令继电器0121的第一组触点开关;另一端接地,并依次串联发动机点火继电器0122的第二组触点开关、战斗发射令继电器0121的第二组触点开关。
如图1所示,所述战斗发射令继电器0121包括四组触点开关,每条线路上采用两组触点开关冗余。触点的冗余设计可以保证发射系统可靠性,多重逻辑控制用以提高安全发射安全性。
所述点火电源还包括战斗令开关,所述战斗令开关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与战斗反射令继电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