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264/AVC视频的删帧篡改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5984.1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3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李颂涛;黄继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9/61 | 分类号: | H04N19/61;G06T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264 avc 视频 篡改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H.264/AVC视频的删帧篡改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几乎无处不在,人们可以用视频编辑软件轻而易举地编辑和篡改视频,常见的视频帧间篡改方法有帧删除、帧添加、帧替换和帧复制等。视频内容真实性的认证对法庭取证和版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视频数据量较大,所以需要对视频进行压缩。大多数视频是以压缩形式的码流存在的,要对视频进行篡改,首先就要将视频码流解码到像素域,进而在像素域篡改,最常见的篡改操作是删除视频的一些帧,删帧之后又需要将视频压缩成码流形式,便于存储或传输。删帧篡改操作会产生一些特别的效应,通过这些效应能判断视频是否经历了删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视频是否被删帧篡改的基于H.264/AVC视频的删帧篡改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H.264/AVC视频的删帧篡改检测方法,包括:
提取H.264/AVC视频的P帧平均残差序列;
计算P帧平均残差序列的时域特征比Qt和频域特征比Qf;
根据时域特征比Qt和频域特征比Qf与预设的时域阈值th1和频域阈值th2对删帧篡改视频和非删帧篡改视频进行分类。
上述方案中,所述提取H.264/AVC视频的P帧平均残差序列的具体步骤为:
对H.264/AVC视频进行解码,在解码过程中提取每一个P帧的平均残差,得到P帧平均残差序列SARP1。
上述方案中,计算P帧平均残差序列的时域特征比Qt的具体步骤为:
对于P帧平均残差序列,在每个GOP中找出平均残差最大的P帧的位置序数,将找到的位置序数构成一个特征向量S,计算所述特征向量S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S(i),并计算特征向量S的方差,将该方差的归一化值记为时域特征比Qt。
上述方案中,计算P帧平均残差序列的频域特征比Qf具体步骤为:
对该P帧平均残差序列进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得到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在[0,2π]范围内,求出π/4、π/2处的尖峰的较小值与零频率处尖峰值的比值,记为频域特征比Qf。
上述方案中,根据时域特征比Qt和频域特征比Qf与预设的时域阈值th1和频域阈值th2对删帧篡改视频和非删帧篡改视频进行分类的具体步骤为:
预设的时域阈值th1和频域阈值th2;
将时域特征比Qt和频域特征比Qf分别与时域阈值th1和频域阈值th2进行比较,当满足Qt<th1且Qf<th2时,则判断视频没有经历删帧篡改,否则就判定是该视频为篡改视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H.264/AVC视频的帧间编码采用了预测编码方式,当前帧减去预测帧就可以得到残差帧,然后对残差帧进行整数余弦变换、量化、熵编码等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形成压缩的H.264/AVC视频码流。P帧的平均残差序列在视频篡改前后会有不同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将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结合起来作为双重特征,并通过先验知识设置阈值对视频进行分类,能够有效检测H.264/AVC视频的删帧篡改操作,此检测方法的最终平均检测率达9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H.264/AVC视频的删帧篡改检测方法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对视频进行删帧篡改操作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删帧前视频的P帧平均残差序列图,即SARP1。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删帧后视频的P帧平均残差序列图,即SARP2。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例中SARP1在频域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例中SARP2在频域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例中联合时域阈值th1和频域阈值th2对篡改视频和未篡改视频的区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5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图更新系统
- 下一篇:双向预测图像片的编码、解码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