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35286.1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王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幽门 螺杆 检测 方法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幽门螺杆菌的13C标记呼气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该菌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Hp为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二人首次发现, 马歇尔于1982年亲自进行人体试验,吞下十亿个幽门螺旋杆菌,隨即发生急性胃炎,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后实验证实此菌确实会造成胃炎、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部分胃癌,幽门螺杆菌因此受到医学界瞩目,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病关系成为近20年来全球胃肠病感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一直较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于2001-2004年在全国进行的一项涉及全国19个省、10个城市、39个中心的大规的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全国各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很大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低的地区是广东省,为42%;感染率最高地区是是西藏为90%。儿童Hp感染率为25-59%,平均40%,并且平均每年以0.5-1%的速度递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率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职业以及饮用水有关。经济状况差、居住越拥挤、文化程度越低,其Hp感染率越高。目前我国对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制的了解甚少。我国门诊、病房各种胃肠消化病患者检查鉴定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主要有快速脲酶试验、幽门螺杆菌(Hp)抗体试验、13C或14C呼气试验、病理组织切片、细菌培养等5种方法。其中,13C或14C呼气试验的正确性最高,达95-96%以上。基于14C 的尿素呼气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但由于14C是具有放射性,对受试者有内辐射伤害,无法用于孩子,孕妇和老年人。用14C标记并检测呼气中放射性的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也从来未能获得临床应用审批。在我国13C或14C二法并用,其中14C的放射毒性对病人内辐射造成的癌症风险,和示踪剂生产引起环境污染成为临床检验界的共识。因此,13C测定法普及并逐步替代14C的测定方法成为幽门螺杆菌(Hp)临床检验技术的必然趋势。
如表1所示,幽门螺杆菌的呼气13C检验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准确检测活动性胃肠幽门螺旋杆菌的定植,
(2)是不必要做内镜随访时首选的替代方案,
(3)可以避免多个胃活检,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可造成整个胃部的高密度的感染, 通常病情也变化多端,单个活检无法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青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5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