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墙体安全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4901.7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4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立斌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13/514;H01R13/447;H01R13/73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2404 山东省潍坊市昌***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安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电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作为一种充电设备,它是为家用电器等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要,插座遍布家中的各个位置,现阶段插座的结构单一,通电插孔裸露在外,增大了安全隐患系数,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由于小孩的好奇心很重,手指很小,很容易就想去触摸插座,若触摸到通电插孔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同时用现有的插座在充电时,不仅没有地方放置被充电器件,而且用于充电的电线凌乱不整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安全插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插座上的通电插孔裸露在外,导致家中存在安全隐患和在充电时,没有地方放置被充电器件,以及用于充电的电线凌乱不整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墙体安全插座,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上铰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外部设有用于线体缠绕的线槽,所述插座本体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凹槽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保护盖上设有把手。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保护盖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上均铰接在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下盖体上设有所述把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上均设有所述线槽。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盖内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充电元件的空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插座本体上铰接有保护盖,从而通过保护盖上与插座本体之间设有的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有效保证了保护盖不易被打开,避免了插座本体上的通电插孔裸露在外,解决了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由于保护盖上设有线槽,从而在充电时,通电插孔与被充电元件之间的连接电线便可缠绕在线槽内,不仅整齐且美观。
由于保护盖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从而保证了插座本体上设有多个通电插孔,而充电时只需要一个时,通过分体的保护盖,保证了另一个通电插孔不裸露,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
由于上盖体和下盖体上均设有线槽,从而保证了多个充电元件充电,各自的连接电线分别缠绕在不同的线槽内,进一步保证了整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其中,1-上盖体;2-把手;3-下盖体;4-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5-线槽;6-铰接轴;7-插座本体;8-通电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该墙体安全插座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本体7,该插座本体7上铰接有保护盖,该保护盖包括上盖体1和下盖体3,该上盖体1和下盖体3上均铰接在插座本体7上;该下盖体3上设有把手2;该上盖体1和下盖体3上均设有线槽5。该下盖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充电元件的空腔。
该插座本体7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凹槽,该上盖体1和下盖体3与凹槽的对应位置均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4。
在实际应用中,当保护盖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用该墙体插座充电时,若是两相电,则将上盖体1打开,下盖体3仍然处于关闭保护状态,相反若需要三相电,则通过手柄2打开下盖体3,上盖体1仍然处于关闭保护状态,处于保护状态时,通过保护盖上的凸起和插座本体7上的凹槽进行加强固定,在充电的过程中,通电插孔8与被充电元件之间的连接电线便可缠绕在线槽内,不仅整齐且美观。
综上所述,采用该墙体安全插座有效保证了保护盖不易被打开,避免了插座本体7上的通电插孔8裸露在外,解决了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且保证充电期间美观,不杂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立斌,未经韩立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4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