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34862.0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8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密钥 分发 系统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通信是目前公认的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量子密钥成码率较低是制约量子通信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想办法提高成码率。一般采取的方式有两种:提高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工作频率,提高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在现有的探测条件下,提高QKD系统工作频率,需要相应的同步系统支持。
同步系统的功能是使得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光脉冲能够一一对应,完成位置比对过程。QKD的同步功能需要传送同步光和信号光,通常将同步光和信号光在同一根光纤中进行同频传输,这样同步光和信号光受环境影响可保持一致,且能够节省光纤成本。
由于同步光和信号光是同频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的,而且同步光是强光,信号光是单光子信号,因此同步光容易对信号光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为瑞利散射、拉曼散射等),具体影响程度和同步光的强度有关,一般光强越大则影响越大。这会引起QKD系统错误率的增加,最终降低QKD系统的成码率。
可以通过降低同步光的光强来减小同步光对信号光的影响,但是同步光强度也不能降得太低,这是因为同步光的光电探测器有灵敏度的限制,如果同步光强度降低至探测器灵敏度附近,会导致同步光的探测困难甚至丢失,这对系统同步是致命的。因此,要保证同步光能够被准确地探测到,同步光需要一个合适的光强。
此外,由于同步光和信号光是同频的,如果采取提升信号光发送速率的方式来提高QKD系统的成码率,则速率提升幅度会因为同步光对信号光的影响增大而受到限制,从而制约QKD系统工作频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小同步光对信号光的影响,并保证探测器正常的门控信号,能有效提高QKD系统成码率。
所述的一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送方发送同步光和信号光,同步光频率远小于信号光频率,两个频率成倍数关系,同步光和信号光均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
2)将同步光转换成同步电信号;
3)将同步电信号倍频至与信号光相同的频率,再经延时模块输出,作为接收方单光子探测器的门控信号;
4)信号光进入接收方单光子探测器,在探测器门控信号的有效时间内被探测;
5)经延时模块输出的同步电信号和接收方单光子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入接收方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的倍频是通过低抖动倍频器来实现的。
优选地,所述的低抖动倍频器为锁相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相同信号光发光速率的情况下,发送低频的同步光能大大降低同步光对信号光的影响,从而有效控制QKD系统错误率,提高QKD系统成码率;
2.通过倍频方式产生和信号光频率一致的探测器门控信号,保证了单光子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3.该同步方法支持信号光频率的提升,在同步光频率不变的条件下,信号光可以提升至更高的频率,从而支持高速QKD系统,提高QKD系统成码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发明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方法示意图,以100kHz同步信号和20MHz信号光为例,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发送方发送100kHz同步光及20MHz信号光,二者均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
2.同步光经光电转换(本实施例中为光电管)后,生成100kHz同步电信号;
3.100kHz同步电信号经低抖动倍频器(本实施例中为锁相环)倍频至20MHz同步电信号,再经延时模块输出,作为接收方单光子探测器的门控信号;
4.20MHz信号光进入接收方单光子探测器,在20MHz探测器门控信号的有效时间内被探测;
5.经延时模块输出的同步电信号和接收方单光子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入接收方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后续处理(位置比对等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48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