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2976.1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渝;彭朝勇;高晓蓉;王黎;王泽勇;赵全轲;杨凯;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00 | 分类号: | B61K9/00;B61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郝鹏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轮缘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的在线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传感器触发精确度的用于车轮在线检测的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车车轮在线探伤,属于国内领先技术,能够在线有效检测轮辋及辐板等内部缺陷。实际应用中探伤单元固定设置在左右轨道的承力轨和护轨之间,探伤单元超声波探头的触发由相应的传感器来控制。既有的在线探伤系统采用机械接触式和触发方式,在机车撒砂和油污的条件下,长时间运用以后,容易造成机械接触结构中传感器的卡滞和磨损,从而导致传感器的触发精度降低,引起探头触发时间的偏差。急需研究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脉宽一致,不受车轮直径和轮缘高度影响的轮缘感应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传感器触发精度的用于车轮在线检测的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所述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用于车轮的在线检测,所述车轮的运行轨道包括承力轨和护轨,所述承力轨的内侧设置有探伤单元,所述探伤单元上沿运行轨道方向设置有两排以上的探头,所述轮缘感应装置位于承力轨和护轨之间,包括:与探伤单元活动连接的接触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接触板下方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垂直于运行轨道。当车轮通过运行轨道时,所述接触板与车轮的轮缘接触。
优选的,所述运行轨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传感器,两侧的传感器成对安装,沿运行轨道方向成对的传感器距离等于轮对内侧距,安装误差为±5mm,以满足不同车轮的轮对内侧距要求。
优选的,所说接触板平行于轨道方向的总长度大于1个或者2个车轮周长,所述车轮的直径为650—1300mm。
优选的,所述接触板的厚度均匀,传感器与轮缘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接触板可以随着不同高度的轮缘发生高度变化,传感器随接触板发生相同的高度变化。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在平行于运行轨道方向交错排列。
优选的,所述运行轨道的每一侧上相邻传感器感应区域有重叠,每个传感器对其感应范围内的轮缘均能进行感应,从而触发与车轮接触的探头,相邻传感器的距离沿运行轨道垂直方向为2-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钢轨内侧设置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在感应器和轮缘之间插入接触板,解决传感器长时间受机车摩擦而受损、导致传感器触发精度低的问题,每个接触板的厚度相同,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接触板的下方,传感器感应距离一致,不会受到不同车轮直径和轮缘高度的影响,有效减小触发时间的偏差,并增强了系统触发的稳定性。;在双边的运行轨道均设置有交错排列的传感器,有效的增加了感应面积,能够对不同轮对内距的车轮进行适应;感应装置结构简单,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以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轮缘感应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经过轮缘感应装置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轮缘感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探伤单元,2、接触板,3、传感器,4、探头,5、承力轨,6、护轨,7、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周期性扫查超声数据的封装及分析的方法和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克服传感器和探伤的超声波探头与车轮接触,当车轮通过运行轨道时,用于在线检测车轮的传感器被磨损,从而不能及时触发超声波探头对车轮进行探伤,及时处理车辆运行中的故障。本发明充分利用接触板与轮缘接触,并与探伤单元进行活动连接,可以随着不同高度的轮缘发生高度变化,传感器随接触发生相同的高度变化,满足传感器触发精准的要求。
如图1所示:一种非接触式轮缘感应装置,用于车轮的在线检测,该装置沿着车轮前进方向安装在承力轨5和护轨6双轨之间,沿着机车前进方向布置长度大于一个或者二个车轮周长。装置包括安装在探伤单元1上的接触板2,以及固定在接触板2上的传感器3,该感应装置安装在承力轨5和护轨6之间,传感器3位于接触板2的下方,在机车车辆车轮通过时,接触板2在轮缘下方并与轮缘接触,传感器3在垂直于轨道方向成对出现,在平行于轨道方向交错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2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密钥生成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牵引缓冲装置